出品|知譚商業
作者|知譚君
2011年,紅日藥業成立15周年時,時任董事長姚小青曾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要將可愛的紅日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高科技企業,要讓我們的產品為全人類服務,要讓我們的工廠設在五大洲,要讓我們的同事遍布全世界。”
然而時間來到現在,紅日藥業不僅未完成國際化,就連國內的市場份額亦難以維持,甚至創始人姚小青也在去年退出了權力中心。
紅日藥業最新發布的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7.83億元,同比下降5.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05.2萬元,同比下降89.92%。紅日藥業將業績下滑歸納為三個原因:一、報告期內,受終端市場價格下降、同業競爭加劇,以及生產成本上漲等多種影響,公司整體收入及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主力業務配方顆粒及飲片影響較大;二、報告期內,公司各類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額較上年同期增長83.34%,導致利潤下降。三、政府補助的減少導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較上年同期下降79.42%。
事實上,這已是紅日藥業連續第三年經歷營收、凈利潤“雙降”。自從2021年配方顆粒國家試點結束后,紅日藥業最核心的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業務就開始“一蹶不振”。2021年-2023年,這塊業務的營收從42.35億元降到29.2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從55.21%降至47.85%。而在2024年半年報中,營收比重進一步下滑至43.61%。
至于紅日藥業所謂的國際化也是“雷聲大雨點小”,2020年至2023年,紅日藥業的海外收入分別為12.59億、10.25億、7.268億、3.613億,呈現萎縮態勢,同時海外業務在總營收的占比逐年下滑,報告期內分別為19.40%、13.36%、10.93%、5.91%。
紅日藥業疲軟的業績反映在資本市場就是逐漸走低的股價,2022年1月,紅日藥業曾創下9.8元/股的歷史高價,但截至2025年3月5日,紅日藥業的收盤價僅為3.45元,距離最高點縮水64.8%。
當然,股價跌跌不休不止是業績的“鍋”,還有紅日藥業眾多股東高管不斷減持套現的“推波助瀾”。以紅日藥業前任董事長姚小青為例,2023年2月,姚小青減持230萬股,套現1522.6萬元,持股比例降至10.73%;后續姚小青又通過減持套現,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10.24%。而在2024年12月23日,姚小青再度公告于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紅日藥業股份不超過76,869,432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2.5588%)。
股價的弱勢讓紅日藥業現任大股東成都興城“損失慘重”。
2018年11月25日,成都興城與大通集團、姚小青、孫長海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成都興城以3.83元/股的價格,獲得紅日藥業4.876億股股份,成為紅日藥業第一大股東。2019年5月6日至12月6日期間,成都興城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系統增持紅日藥業股份1.804億股,持股比例增加至22.24%,增持均價為3.395元/股。整體來看,成都興城獲得紅日藥業6.68億股股份的均價為3.64元/股,總成本為24.8億元。
然而,截至目前,紅日藥業的總市值為103.6億。這意味著成都興城持有的紅日藥業股份市值目前僅剩23.04億元,賬面浮虧近1.8億。盡管從18年11月至今,紅日藥業共進行了6次分紅,分紅金額累計6.3億,其中歸屬于成都興城的約1.36億人民幣,不過這金額并不足以彌補成都興城投資賬面上的虧損。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