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青年志愿服務是高校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是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高校的志愿服務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實踐視角——即素質教育其出發點應是人的發展,它以活動為載體,著眼于精神建設,直接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
重慶移通學院志愿者合影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新教育理念強調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這一理念下,志愿服務不再僅僅是學生參與的一項活動,而是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重慶移通學院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擔負新時代對高等教育賦予的新使命,學校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注重學生素質教育發展,因材施教,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看見學生、看見未來,從學生需要及全面充分成長的視角,推進適合、適用的教育實踐,致力于讓每一位學生在大學期間實現最大幅度的成長。
理念破局:以新教育觀重構志愿服務育人邏輯
學校自2000年建校以來高度重視志愿服務工作,將其視為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以及弘揚奉獻精神的重要途徑,始終將志愿服務作為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中浸潤、改變和成長,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志愿服務活動概覽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2012年,學校將志愿服務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志愿服務+”課程矩陣,確立“全員參與、全程融入、全域覆蓋”的核心理念。通過“志愿服務必修課+學分認證體系”,實現志愿服務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學生參與率達100%。
志愿服務榮譽展示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2012—2025年,重慶移通學院志愿服務累計開展活動超30000項,參與志愿者突破50萬人次,服務時長逾350萬小時,惠及群眾超200萬人次,足跡從重慶30余個區縣延伸至全國多地及國際舞臺。
十余年間,學校斬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全國優秀西部計劃項目辦、全國最熱公益校園、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單位等國家級集體、個人榮譽獎項602項,第九屆重慶青年志愿者優秀集體、智博會、西洽會等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等省部級集體、個人榮譽獎項651項,獲《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超百次,多渠道發強音!
體系重構:打造“四維范式”志愿服務生態圈
全員參與的“育人生態”。重慶移通學院首創“志愿服務100%納入學分體系”,構建“志愿服務+”課程矩陣,聯動“四位一體雙院制+特色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志愿服務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學校組建應急救援、陽光助殘等10余類專業化服務隊126支,學生參與率達100%。通過“志愿者之夜”“公益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培育“小志鴨”“星火志愿”等IP形象,選樹“身邊的青年雷鋒”“校園十大杰出志愿者”,讓志愿服務成為校園“頂流文化”。
志愿服務活動場景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校地協同的“實踐閉環”。學校建立“移通志愿服務社會實踐陣地”,與地方政府、社區、企業,各類基金會、公益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形成“需求對接-項目孵化-資源整合-成果反饋”閉環。學校共建144個實踐基地,年均落地30個定制化特色服務,形成“需求對接項目孵化資源整合成果轉化”全鏈條。
數字賦能的“智慧公益”。學校大力宣傳推廣使用“志愿山城”信息系統,以數字化賦能志愿服務。同時,充分依托學校自主研發數智管理平臺——指尖派,實現活動發布、時長認證、積分兌換、服務反饋全流程線上化,留存率達100%。
志愿服務培訓教育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文化浸潤的“精神磁場”。學校通過“志愿者之夜”“公益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培育“小志鴨”“星火志愿”等IP形象,選樹“身邊的青年雷鋒”“校園十大杰出志愿者”,讓志愿服務成為校園“頂流文化”。30%畢業生因公益經歷獲得名企青睞。
實踐突破:從“服務輸出”到“價值共創”
重慶移通學院聚焦留守兒童教育、鄉村產業振興、城市社區治理等核心議題,累計提交調研報告200余份,超50項建議被合作政府部門、社區、機構等采納。其中,學校通過“鄉村振興青年行”助力20余個鄉村產業升級,獲全國“三下鄉”優秀團隊稱號,推動10余項農副產品線上銷售;“互聯網+可再生”微公益志愿服務開展舊衣服、舊玩具等志愿服務活動,一對一對口捐獻到貴州鄉村,實現資源再次利用,榮獲公益未來·瑪氏箭牌垃圾投進趣全國優勝獎;“留光衣彩”關愛老人行動專注于老年人情感慰藉及精神文明建設,以“1+1+N”的方式通過為金婚老年伴侶拍攝結婚照、策劃舉辦集體婚禮、制作《愛情保鮮手冊》、開設電子產品教學、合唱等課堂,加強老年人日常文化建設,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三江紅絲帶”防艾志愿服務以“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加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為宗旨,積極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關愛、幫助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致孤人員,連續7年登榜重慶市艾滋病防治宣教公益創投大賽……
志愿服務社區合作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學校積極拓寬學校志愿者參與校外志愿服務新視界,搭建青年志愿服務典型骨干選樹的多樣化平臺,帶動全校80%師生常態化參與公益。學校為大型賽會志愿服務貢獻青春力量,在冬奧會、西洽會、智博會等服務中,榮獲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學校積極承辦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新浪揚帆計劃公益基金“揚帆e+公益夏令營”,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女性宮頸健康促進計劃女大學生健康關愛課堂”志愿服務活動等系列項目,與合作單位形成穩定、常態合作。學校常態引進省市級以上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團市委、市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西部計劃宣講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公益未來·花旗中西部高校青年就業支持項目”,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是共享人生百味”……
志愿服務成果展示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未來圖景:構建志愿服務“育人共同體”
在十余年的志愿服務實踐中,重慶移通學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獨特的育人模式。站在新起點,學校將目光投向未來,致力于構建志愿服務“育人共同體”。
從“活動”到“生態”實體化陣地建設。重慶移通學院將升級“志愿服務孵化基地”為區域性公益資源整合中心,規劃“基礎服務+專業服務+應急服務+國際服務”協同發展。未來5年,學校將致力于培育全國百強志愿服務隊、建成西部高校志愿服務樞紐平臺。
從“熱情”到“能力”專業化進程升級。學校將深化“花果”志愿服務培訓體系,培育應急救援、國際服務等專業化隊伍。學校將聯合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等機構,開發志愿服務認證標準,推動人才輸出與行業接軌。
從“單向輸出”到“雙向賦能”服務地方發展。學校將重點培育“鄉村振興青年智庫”“長江生態守護者”等新品牌,力爭進入全國高校志愿服務前列。學校將積極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跨國文化交流、技能培訓等,講好中國青年公益故事,擴大全國影響力。
從“經驗”到“范式”標準化體系構建。學校將建立可量化、可追蹤的質量評價機制,明確服務內容、過程管理、育人成效等核心指標,推動志愿服務規范化發展。學校將搭建“高校—地方”互動交流平臺,深化校地資源互通,通過需求對接、項目共建、成果共享等模式,形成志愿服務社會化協同網絡。學校將推動志愿服務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開發“紅色志愿”(如革命精神宣講、紅色基地服務)、“文化傳承”(如非遺保護、鄉村振興實踐)等特色課程群,構建“實踐+理論”雙軌育人體系。學校將提煉可復制推廣的志愿服務模式,通過典型案例孵化、成果可視化傳播等方式,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高校思政實踐樣板。
志愿服務未來規劃 重慶移通學院供圖
十三年砥礪,重慶移通學院以志愿服務為支點,撬動“實踐育人”與“社會服務”的雙向價值。未來,學校將以“四個聚焦”為綱領(聚焦育人功能、文化建設、校地共贏、思政引領),朝著建設“志愿者之校”的愿景,為新時代高校志愿服務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移通方案”。
[通訊員:劉全煥]
[責任編輯:重慶移通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