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structure,more intelligence.
作者|趙健
昨晚橫空出世的AI Agent產品「Manus」,正在“炸裂”整個科技圈。此時此刻,所有AI愛好者都在求一個「Manus」邀請碼。
Manus是什么?
Manus團隊的Hyan在Superlinear Academy(一個專注于AI領域的在線學習平臺和會員社區)上發帖介紹稱:“Manus是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產品,可以解決各類復雜多變的任務。無論你需要深入的市場調研、繁瑣的文件批量處理、個性化的旅行規劃還是專業的數據分析,Manus都能通過獨立思考和系統規劃,在自己的虛擬環境中靈活調用各類工具——編寫并執行代碼、智能瀏覽網頁、操作各類網頁應用——為你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而非僅僅提供建議或答案。”
Manus網站截圖
甲子光年智庫曾將AI Agent的能力等級分為L1~L4四個等級。若按照Manus的產品演示,Manus已經近乎達到了L4級別的完全自動化水平,對于個人工作流將帶來一場徹底的生產力革命。
在甲子光年公眾號回復“Agent”,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下載完整報告。近期甲子光年還會推出最新的Agent研究報告,包含對manus的解讀和其他案例
不過,由于產品尚未公測,仍然還是“買家秀”,大部分人還不能體驗。
Manus為什么出圈了?除了本身炸裂的產品能力之外,其背后的華人團隊也是讓很多人驚喜的一點。
Manus背后的團隊名為Monica.im,創始人名叫肖弘,是一名連續創業者。Monica在2023年開發了AI瀏覽器插件助手Monica。更早之前,肖弘還開發了兩款企業微信SaaS工具“微伴助手”“壹伴助手”,是很多媒體與自媒體工作者日常用到的工具。
Monica團隊本身并不自研大模型,而是基于業內大模型開發“套殼”產品,這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在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OpenAI、DeepSeek等基礎大模型進展的時候,Monica團隊悄悄地從應用層“暗渡陳倉”。
業內對于產品套殼似乎有種“鄙視鏈”,但Monica團隊正在證明:套殼到極致,就是勝利。
1.從壹伴助手到Manus
肖弘是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2015屆校友,連續創業者,具備十年以上技術創業經驗。在校期間,肖弘加入了聯創團隊,積極參與項目實踐,帶領團隊先后推出志愿填報助手、咩咩、圈子集市等校園創新產品,為創業之路打下基礎。
2015年,畢業后的肖弘創立夜鶯科技開發企業微信SaaS工具“微伴助手”“壹伴助手”,獲騰訊、真格基金等知名產業基金和投資機構數億元投資,服務了超200萬B端用戶并幫助企業觸達數億C端用戶。最終該產品在2020年出售給某獨角獸公司。這一階段的創業經歷驗證了“依附超級平臺做垂直工具”的商業模式可行性。
2022年,肖弘敏銳洞察到ChatGPT開啟的AI技術革命,成立“蝴蝶效應”公司,推出AI瀏覽器插件Monica,主攻海外市場。
Monica是一個基于瀏覽器的插件工具,主打個人日常通用的AI能力all-in-one,是一款純AI范式的應用。Monica集成了當前主流的大模型,你可以與Monica隨時隨地聊天、翻譯、處理文案、作圖等。關于Monica的定位,肖弘認為Monica現在是一個具有通識能力的AI助手,通過瀏覽器插件形式提供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獲取、處理和存儲信息。未來,Monica將是個性化的個人助手。
肖弘的戰略選擇源于兩點判斷。一是規避國內競爭,避開與百度、阿里等大廠的直接交鋒,聚焦歐美用戶需求;二是技術套殼的價值重構,認為“應用公司應類比消費電子公司(如蘋果)”,通過整合大模型API創造差異化體驗,而非追求底層技術顛覆。
真格基金合伙人劉元曾在2023年甲子引力大會談及Monica的出海戰略:“我們觀察到的情況是,國內to B的創業較多,出海做to C的較多。因為國內to C監管環境不夠明朗,很多創業者擔心政策上的不確定性,而中國創業者做to C的出海能力已經比五六年前強很多了。比如我們投資的Monica.im、HeyGen等,都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在海外to C 領域獲得了很多用戶關注。包括我們投資的一些做模型的公司,他們的端到端模型在出海方面也有非常大的野心和抱負,這是相比于上一代AI創業者更明顯的變化。”
2023年,Monica通過收購獨立開發者產品“ChatGPT for Google”實現用戶快速增長。該插件當時已積累300萬用戶,收購后與Monica形成產品矩陣。此舉不僅縮短開發周期,還驗證了“工具全家桶”模式的用戶需求。
目前,Monica已積累用戶數約400萬,ChatGPT for Google用戶數約300萬,總用戶突破700萬,在AI Chrome插件的產品中用戶范圍和體量以及功能廣度均屬于第一梯隊。
Monica創始人肖弘做分享,圖片來自「創新創業華科大」
在2024年10月華科大聯合真格基金創業分享會上,肖弘鼓勵創業者專注于解決具體技術問題,而不是空談宏大想法,并強調在順利時做出正確抉擇的重要性。
2025年3月6日,Monica團隊再次出發,發布了震撼科技圈的AI Agent 產品「Manus」。根據官網介紹,這是比OpenAI Deep Research更強的AI Agent產品。
GAIA 是評估通用人工智能助手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基準。Manus 在所有三個難度級別上實現了新的最先進(SOTA)性能。圖片來自官網
2.“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
無論是Monica還是Manus,都是套殼到極致的產品。
作為一個AI產品層的創業公司,肖弘不追求自研大模型,而是通過多模型動態調用(GPT-4、Claude3、Gemini)提升綜合能力,也就是常說的“套殼”。不過,Manus還沒有透露背后調用的基礎大模型的名字,應該也是不同大模型搭配使用。
肖弘認為“套殼”本身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是否能夠解決用戶的問題。他將大模型公司類比為芯片公司,而應用公司則類似于消費電子公司。芯片公司專注于生產更優質、更具性價比的芯片,而消費電子公司則更注重品牌、渠道以及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體驗。對于消費電子公司來說,其核心任務是為用戶創造價值,從而實現商業閉環。
因此,“套殼”可以視為一種整合和優化資源的方式,只要能夠滿足用戶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那么“套殼”就是一種成功的產品策略。
肖弘認為,套殼到極致,既是技術產品化(TPF),也是產品市場契合(PMF),最終都通往用戶價值。
Monica團隊通過將大模型的能力與用戶需求緊密結合,為用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AI服務。例如,Monica在YouTube、Twitter、Gmail、The Information等不同功能的網頁里呈現出不同的交互形態和功能,以適配特定場景的用戶需求。這種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滿足,使得Monica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功,用戶數量翻番,同時保持著可觀的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認同“套殼”的產品觀。
在近期上海GDC大會上,MiniMax副總裁劉華在一場論壇上建議,做AI產品不要雕花,底層模型的升級更加重要。
劉華用DeepSeek與MiniMax的Talkie舉例,DeepSeek在2周內用戶過億,比ChatGPT的兩周還要快,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其底層模型V3/R1帶來的能力質的飛躍。此外,Talkie在海外的用戶體量已經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Character.ai遠遠甩開,原因就是Character.ai的基礎模型團隊被谷歌收購了,而MiniMax基于“模應一體”會有更高效的產品迭代。
圖片由「甲子光年」拍攝
總結來說,MiniMax認為基礎大模型的能力要遠比AI應用層的產品“雕花”更接近本質。
當然,套殼與否只是技術層的理念,肖弘也強調,產品的核心在于解決用戶的問題。
Monica團隊在開發產品時,始終將用戶的需求放在首位。他們通過將復雜的技術實現封裝在云端,為用戶呈現出簡潔直觀的操作界面。例如,Monica讓用戶無需理解Python依賴管理、API密鑰配置等技術細節,就能驅動AI完成復雜任務。這種“用技術對抗技術”的反直覺設計,極大地降低了用戶使用AI技術的門檻,使用戶能夠更加輕松地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
在產品發布之后,Manus團隊的Hyan在Superlinear Academy上介紹了Manus的產品哲學:
“我們堅信并踐行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的哲學:當你的數據足夠優質、模型足夠強大、架構足夠靈活、工程足夠扎實,那么computer use、deep research、coding agent等概念就從產品特性變為了自然涌現的能力。 把任務留給Manus,把時間專注于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在任務過程中,可實時通過移動端查看任務執行狀態,當你回來時,Manus將呈現令人滿意的結果。”
2025年被稱為AI Agent之年,一場影響所有人工作流的AI革命正式拉開。
(封面圖來自Man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