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圖
羅家大院是川西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清末民初商住兩用建筑之一,位于麒麟街117號,坐西向東,前臨街道,后靠匯江古碼頭。
羅家大院的傳奇
羅家先祖于“湖廣填四川”時期遷居元通,清末民初時,家族的小兒媳朱氏(人稱“羅幺寡婦”)成為關鍵人物。她畢業于成都女子中學,接受新思想教育,不僅組織女兵參與保路運動,更以經商天賦重振家業,使羅家富甲一方。傳說其公公羅光裕因三個兒子揮霍無度,將家業交予朱氏管理,她主持修建了這座豪宅,前店后宅,樓下設起居室、廚房、庫房,樓上為客房,兼具商業與居住功能。這段歷史使羅家大院成為清代士紳與商家身份融合的縮影,2013年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其建筑群現存清代磚木結構約2000平方米,兼具中西合璧特色,大門為牌坊式設計,頂部裝飾哥特式尖頂,周圍塑有亭臺樓閣,門廳和立柱雕刻著戲文、禽獸等圖案,木樓回廊的欄桿梁枋上刻有篆書“春”“壽”字樣,瓦當及滴水工藝考究,盡顯昔日繁華。
院內布局分為兩重圍合式院落,天井中設有龍門子,門柱石刻對聯“豎起樓臺遮日御;打開門第看風潮;是一洞天”,既顯鄉間闊氣,又透出超脫市井的文雅氣息。
二樓廊道設計為馬蹄形“美人靠”欄桿,并連通走馬轉角樓,四邊鏤空花雕,雖因年代久遠部分結構已封存,但仍可窺見當年的精妙構思。
建筑細節上,羅家大院體現了川西民居的精髓。正廳采用穿斗式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抬梁梁架支撐,花脊鴟吻裝飾,柱礎為覆鐘式,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院內天井雅致,花臺錯落,月照西窗,融入了秀才出身的家族文化氣息。值得一提的是,大院與隔壁黃氏宗祠(又稱黃鰲院子)僅一墻之隔,后者為磚結構西式小樓,形成中西建筑風格的對比與呼應。
跨過青石門檻,天井里的光陰忽然變得稠密。二樓回廊的雕花欄桿將天空切割成幾何圖案,在鏤空窗欞間篩落的日影里,仿佛還能看見羅幺寡婦提著西洋玻璃燈盞巡夜的剪影。
站在天井中央仰望,四水歸堂的格局框住一方流動的云幕,忽而覺得這精巧空間恰似她的一生——用東方庭院盛住西洋風雨,以女子柔腸吞吐時代狂瀾。
如今羅家大院雖部分區域未對外開放,但透過虛掩的門板與斑駁的梁柱,仍能感受到百年前商賈云集的興盛景象。
02、
主辦 | 崇州市元通鎮人民政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