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川西的喜愛,不僅僅是這里有如畫的美景,有淳樸的民風,我的喜愛更多來自于駕駛的樂趣。
人們對于川西風景的評價或者各有偏好,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風景在路上。作為一名駕駛者,吸引他的不僅僅有風景,更有一種危險而安全的駕駛體驗。這種體驗或者就是當初提出“此生必駕318”口號者的有感而發了。不過當年的318路況肯定沒有現在好。而且,隨著車輛質量的提高,318所能帶給駕駛者的體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那些資深自駕游者了。最起碼在川西境內是如此的。
經過幾年的川西自駕,我對于318所能帶來的駕駛體驗已經覺得不能滿足。好在川西境內的道路不止千百,每一條道路都能給你帶去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路況,不一樣的氣象環境。
昨天的色達之旅,是從前天下午開始的。冰雹過后,我們辭別了老阿媽一家,開始走上省道455,向色達出發。
這條路的路況非常好,雖然是省道,但修建標準絲毫不遜于國道。所以在路上開起來就很舒服。特別是一開始的幾十公里,我們行駛在高低起伏的高原上,兩邊都是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高原草甸,恍惚中,竟然有一種走在阿壩的九紅草原觀光路上的感覺【那條路是川西的另外一條名路,特別適合新手自駕,道路平整,沒有坡度,彎度也很適中,風景尤其美麗】,正恍惚中,大雨再次襲來。這一次,我們沒有了帳篷的庇護,且還要在天黑之前趕到色達,所以只有趕路。但此時,路況也變了。
道路兩旁的高原草甸
省道455,從甘孜到色達,需要翻越兩座大山,而且是沒有隧道的,只能通過不斷的盤折回旋慢慢向上爬,從海拔3500一路爬升到海拔4568,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控制車速爬下去。這種體驗如果是在晴天,倒也無所謂,因為路況非常好,只要你不害怕,不莽撞,基本上都是可以順利通過的。但如果是在翻山的過程中大雨傾盆呢?我遇到的情況恰好就是這樣的。好在,我也算是一名有經驗的川西老司機了。所以并沒有像有些車輛一樣,找個觀景平臺停下來,等雨停。只是其中的驚心動魄,足以讓我回味余生。
從最高點看千米以下的峽谷來路
險峻的乃龍山
見證一下海拔
這次的色達之旅,我們有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那就是老婆閨蜜老公家的大哥此前已經到了色達,那位大哥是一個特別虔誠的藏族阿哥。這次帶著自己的家人一起前往色達參加地藏王法會。朋友囑托他大哥,把我們帶進色達,好好體驗一下藏傳佛教的宏偉和博大。于是我也就看到了和體驗到了一般游客無法看到和體驗的色達。
覺姆們和她們的居住地
這樣的場景還是蠻震撼的,其中很少看到我這樣的游客,因為進不去
無人機拍的色達全景,最遠處,最核心
這是較為核心位置的較好居所
從佛學院最高處遠眺
覺姆誦經堂前的廣場
這位叫做阿金的藏族大哥,穿著最為傳統的藏式服裝,當然他們家人也是。在色達的最高觀景臺處接待了我們,并請我們到了他們住的旅館,請我們吃了一頓簡單而不普通的早飯。他們雖然住著色達最貴地段的酒店,但自身的飲食卻非常簡單,就是從家里帶來的糌粑和酥油茶。一日三餐,幾乎都是這樣解決的。由于擔心我們吃不慣糌粑,阿金大哥為我們買了稀飯和饅頭雞蛋等等。不過,最終我們還是更喜歡糌粑。藏民家中自制的糌粑,是非常香的。我們一直都非常喜歡。
我們和阿金大哥一家
吃完早飯,阿金大哥帶著我們進入到了他的禮佛之旅。很顯然,他經常出入色達,對這里非常熟悉,甚至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辦什么法事,他都能夠很熟練的帶著我們一一體驗。這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藏民們禮佛時的隨喜,一般都是準備很多一元錢的紙幣。各處隨喜窗口,都會塞進一元錢。這個我倒是早就知道,所以這次去川西,也就帶了很多一元錢。
但各處的敬奉則就要看個人的選擇了。比如對喇嘛和覺姆的牛奶供奉,對地藏王法會的隨喜,對各處念經點的布施等等。我們作為游客,自然只選擇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去做,花費不多,但阿金大哥和老婆的閨蜜,卻是每一個花錢的地方都會把錢花到位的。在此刻,你完全想不到他們每天吃著最簡單的糌粑時的場景。
佛學院,其實你導航色達是去不了這個地方的。我們真正身處的地方名字叫做喇榮五明佛學院。這里是蓮花生大師的到場,更是號稱全球最大的藏傳佛教佛學院。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藏傳佛教弟子在這里學習生活,并舉辦各類法事大會。我們所熟知的那些遍布山坡,紅色斑斕的小房子,就是這些修行者們的居住之地。這些小房子從遠處看,的確非常美麗,且富有詩意。但如果你真的走近這些小房子,你會發現這些建筑其實非常簡單,有的甚至只是簡單地用木板搭蓋,然后刷上我們看到的那種紅色或黃色。
可以這么說,這些修行者的居住條件非常簡陋。他們的生活也非常單調,每個喇嘛和覺姆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天進行枯燥的學習和簡單的工作。我所去過的幾個誦經堂里,很大一部分年輕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這種枯燥和單調。但他們卻都很平和善良,對于我們,他們總是會露出和善的笑容,雖然不與我們搭腔,但所要表示的意思卻都能通過笑容傳達。
在地藏王法會的誦經處,因為阿金大哥的原因,我得以在最靠近誦經堂的位置找到了一個盤腿而坐的位置,靜心聽經。色達的誦經和九華山的誦經有些區別。盡管都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一起誦經,但色達傳出的佛音低沉而渾厚,九華山的佛音則高亢而響亮。對于我來說,九華山的佛音似乎更能震撼我的心靈。這或者是我的修行不夠,需要梵響來予以震醒吧。
不過,也正是因為色達的佛音無法讓我浸入,讓我在這佛音中有了思考的空間。眼前這成千上萬的喇嘛和覺姆,他們都不是生產者,他們的生活來源以及這滿眼的金黃寺廟,都是信徒們供奉出來的。就像阿金大哥一家,他們每天過著最簡樸的生活,卻把最豐厚的收入捐獻給了他們所信奉的佛。
那么他們的美好生活真的來自于這些佛嗎?當然不是,這一點,甚至他們自己也承認,如果沒有新中國,藏民生活的艱難,甚至不幸是有著歷史記憶的,老一輩的藏民,包括阿金大哥這樣歲數的人都還記得。但為什么他們又是如此的信奉佛?
天葬臺下的河谷與公路,很美
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宗教傳承。我曾經和朋友三哥家年僅十二歲的孩子閑聊,她告訴我,她已經去了好幾次色達。而我在色達的天葬臺旁,也看到很多藏民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觀看天葬。更有很多孩子被家長帶著在色達的各處誦經堂前虔誠聽經。對于寺廟的供奉,早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啦嘛和覺姆都不事生產,他們回到自己世俗的家,也是參與勞動的。這一點我此前就遇到過,不過,相對于藏民們巨大的供奉,以及藏區民眾尚不能完全小康的生活,宗教所能帶給藏區生活改變,是遠不如政府所做的努力的。那么從政府角度來看宗教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很顯然,假如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費盡精力完成一件利民事情后,卻發現自己所做的努力還不如寺廟里喇嘛的一句話,心里肯定是不平衡的。放大到政府層面,應該也有這樣的不平衡吧?
但是很顯然,雙方的共存卻又是一種很現實的存在。政府和宗教之間,既有共存關系,又有矛盾界點。宗教可以讓人們安于現狀,從而更有利于政府的管理。但如果食利者人群過于龐大,食利者號召力過于強大,那又會影響到政府的管理。因為一旦到了那種地步,不但民眾的生活因為供奉而變得貧弱,更因為食利者號召力的強大而危及到政府的存在。此時,他們的矛盾也就會變得難以調和。這大致就是我們歷史上幾次武宗滅佛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這些都不是我這等草根所需要考慮的,但能夠在陣陣梵音中,有著這樣的思考,這或者也是一種對宗教心靈的洗禮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