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夜幕微垂,在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原801省道路旁的86號小院的烤爐上就冒起了白煙,肥瘦相間的羊肉串在炭火上翻滾,油星子噼里啪啦濺在鐵板上,混著孜然辣椒面的香味兒順著風飄出半條街。穿藍工裝的小伙子們剛從化工園區下班,就往小院里沖:“老板,先來二斤羊肉串!一份烤魚!冰鎮啤酒整兩箱!”
這熱鬧勁兒,誰能想到三年前這里還是荒草沒膝的破院?2023年初,王彥超看中這閑置十年的老房,花一個多月將400來平老屋改造成亮堂的復古風美食小院,4月營業后靠短視頻引流,后來鎮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客源更多、營業時間更長,小院重煥生機與煙火氣。
每當夜幕降臨,王彥超架起手機,打開直播,將這些充滿生活氣息場景分享到抖音,“晚上下班一坐到這個小院里,擼著烤串嘮著嗑,直接就洗掉了身上的‘班味’”來自化工園的食客鄭超興奮的說道。這座隱藏在鬧市的小院不僅吸引了周邊廠區的工人,就連從泰山游玩的外地游客也循著導航慕名而來。得益于磁窯鎮不斷完善的道路和通宵長明的路燈,十幾張餐桌每日傍晚座無虛席,煙火升騰間,滿是幸福生活的滋味。
酒足飯飽從86號小院踱步到中京路,晚風帶著烤串的余味掠過肩頭。中京路上新裝的路燈次第亮起,明亮的光暈鋪在路上,乘涼游玩的人群熙熙攘攘。路邊賣西瓜的劉福民正用小刀劃開紅瓤,刀尖挑著塊瓜遞過來:“嘗嘗?這燈亮得跟白天似的,多晚來都能挑著好瓜。”話音未落,前頭財源街的喧囂已順著風溜過來。
“朋友們!這就是咱的新店,感謝各位老鐵的支持!”財源街上,坐擁百萬粉絲的本地姑娘“山雞妹”徐迎迎舉著自拍桿直播,向粉絲展示即將開業的新店。鏡頭里,曾經的老舊閑置門頭房已煥新顏,寬大落地窗與利落格局盡顯,屏幕上粉絲互動熱烈,曾經的老舊閑置門頭房搖身一變,即將成為新的“網紅據點”。
“這片小院改成停車場,二十個車位妥妥的,開車來再不用繞路找地方。”路燈下,寬闊的硬化路面映出小店的輪廓,手機屏幕上的愛心圖標嘩嘩跳動,隨著生意的火爆,原先的小賣鋪就顯得擁擠局促,旺季常是人擠人,如今升級為二百多平的大商鋪,搭配小院,不僅能容納更多零食、百貨,還專門規劃了生鮮水果儲存區,徹底告別了往日的局促。
從閑置多年的“老破小”到熱熱鬧鬧的網紅小院,磁窯鎮在閑置房盤活中展現的可不只是民生溫度,更是其激活城鎮閑置資源、盤活“庭院經濟”的扎實實踐與創新魄力。“近年來,我們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針對閑置廠房、閑置院落和廢棄廠房、外租廠房、出租房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111處,督促整改問題隱患236處。”磁窯鎮人大副主席蘇強表示,磁窯發揮毗鄰園區優勢,樹牢城市經營理念,通過整合資源、深挖特色、激發閑置資源潛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既將閑置資源變廢為寶,又保障發展安全,為磁窯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讓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可持續。
順著海子河走,劉富的河畔農家院飄蕩出出陣陣喧鬧。曾經食品加工廠的六間家屬院,如今被改得像模像樣,河岸邊搭著竹籬笆,院心老槐樹下擺著石桌石凳。“我們看到這邊路通了,環境好了,嗅到了商機,開春就租下了這六間家屬院,改造成了現在的河畔農家樂,現在每天晚上都十幾桌客人,可熱鬧了!”老板劉富笑著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磁窯鎮的街巷里落地成了生動的圖景,以閑置院落為支點,撬起了一場荒院變網紅地“內涵式生長”,老房生新業態,既讓居民在家門口捧起“新飯碗”,又用修好的柏油路、亮堂的路燈織密了生活的便利網。從86號小院的煙火氣到“山雞妹的網紅小賣鋪”的人間百味,磁窯鎮用“小而美”的改造實踐,詮釋著小城鎮在城鄉協調發展中的獨特價值,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具象為百姓眼里“日子越過越旺”的真切獲得感。
(掌上寧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系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