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for papers
紅十字國際評論
“心理健康與武裝沖突”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5月15日
摘要入選決定的通知日期:
2025年6月15日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11月15日
無論是國際性還是非國際性武裝沖突,均會對平民個體、家庭和社區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在法律框架(包括保護醫療服務的法律框架)未得到尊重時還會加劇。遭遇敵對行動、恐嚇平民居民的行為、性暴力、流離失所、剝奪自由、虐待、損失、絕望和創傷會導致即時和長期的心理傷害。
士兵和人道工作者也無法免于承受心理傷害,這可能與其在壓力較大的艱難條件下參加軍事行動或人道行動有關。而且,在涉及武裝沖突局勢中保護醫療服務的聯合國安理會第2286號決議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議通過近10年以來,全球受武裝沖突影響的國家中針對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暴力仍然有增無減。
盡管2019年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上《應對受武裝沖突、自然災害和其他緊急局勢影響民眾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需求》這一決議的通過以及聯合國大會2023年第77/300號決議《精神衛生和社會心理支持》均體現出對沖突地區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在日益加深,但將心理健康保健納入人道干預行動仍面臨挑戰。
為豐富這一領域的科學文獻,《紅十字國際評論》(以下簡稱《評論》)擬出版一期特刊,就預防并應對心理健康和武裝沖突之間的聯結關系探究相關的法律、政策和實踐。當前確實需要一種綜合法律框架、政策指導和有效人道應對行動的多層面穩健方法,這對減輕所有受武裝沖突影響之人的心理健康危機負擔至關重要。
征稿啟事
《評論》征集從多種學術視角審視武裝沖突中的以及由武裝沖突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稿件,重在關注國際法、政策與行動方面的觀點。
0
1
主題
投稿可涵蓋以下主題,但不限于此:
心理健康:武裝沖突的心理與社會心理影響
沖突對平民造成的一般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影響:加劇既有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導致新的心理健康問題。
對不直接參加敵對行動的特定類型人員的心理影響,如兒童、婦女、流離失所者、殘疾人、被剝奪自由者和武器致傷人員。
應對沖突相關性暴力幸存者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需求,包括性暴力被蓄意用作戰爭戰術/戰略的情況。
失蹤人員家屬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包括“模糊性失落”的概念以及如何予以應對(例如就兒童而言)。
復原力建設以及基于社區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的策略。
沖突地區軍事人員和維和人員的心理健康需求,包括創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或睡眠障礙。
影響人道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道德損傷。
適用于武裝沖突的國際法對心理健康的保護
國際法在預防并應對武裝沖突所造成的各種形式的心理傷害方面的作用。
心理傷害與敵對行動中的比例原則。
國際法對心理健康保健人員的保護。
以當代視角重新審視對“以在平民居民中散布恐怖為主要目的的暴力行為或暴力威脅”的禁止。
國際法對被剝奪自由者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需求有何規定。
就沖突地區心理健康問題的政策應對
國家和國際層面對受沖突影響地區心理健康保健問題所采取的政策方法。
人道組織和其他(國內或國際)參與方在應對心理健康需求方面的作用。
將心理健康保健納入更廣泛的人道援助項目的政策。
現有的沖突地區心理健康項目中總結的經驗教訓和最佳實踐。
受害者/幸存者組織的作用。
心理健康與人道行動
在沖突地區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障礙。
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在一般沖突背景下,以及拘留等具體情形下的作用。
在人道緊急局勢中心理健康保健的創新模式與最佳實踐,例如如何將假肢康復與心理健康服務相關聯。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在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方面開展的工作。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基本原則以及與心理健康相關的人道行動。
沖突后時期的心理健康與重建
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作為沖突后恢復與重建工作的一部分。
沖突后社會中長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干預工作 。
應對返鄉難民與國內流離失所者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需求。
審視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在協助獲釋戰俘重返社會方面的作用。
在幫助沖突地區遣返人員重返社會方面開展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應對行動。
沖突后背景下的過渡司法、和解和心理健康與社會心理支持。
代際創傷。
0
2
投稿方式
如有投稿意向,歡迎提交文章摘要(500字以內)及個人簡歷(300字以內),截止日期為2025年5月15日。
請注意,如投稿通過,將受邀提交全文,傳統上終稿字數應在8000~10000字之間(包括腳注),不過我們也可接受采用其他形式的投稿,如意見說明。在選稿過程中,我們會重點關注立意新穎,聚焦國際人道法、人道政策和/或人道行動,且在促進、推動未來這一領域法律與政策探討方面具有突出潛力的稿件。
您提交的500字文章摘要需包含:
擬定的標題;
文章擬展開討論的主要論證觀點,并
解釋您探討的話題如何對現有文獻做出貢獻,且與《評論》編輯方針相契合。
請注意,《評論》保留不發布任何可能有損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行動的內容的權利。
請將您的文章摘要與簡歷以單篇Word文檔的形式發送至 review@icrc.org,并務必在郵件主題欄寫明“Proposal: Mental Health and Armed Conflict”(“投稿:心理健康與武裝沖突”)。
另請注意,《評論》歷來致力于為多元化的觀點提供空間,無論是成熟學者,還是年輕學者,我們一律鼓勵投稿。我們會在2025年6月15日之前向您通知投稿情況。如投稿通過,受邀提交全文,您的截稿日期為2025年11月15日。
關于《紅十字國際評論》
《紅十字國際評論》創刊于1869年,是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制作并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紅十字國際評論》面向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人道工作者、學術界人士、媒體人士以及關心人道議題的各界人士。
《紅十字國際評論》會定期出版阿拉伯文、中文、法文、俄文及西班牙文文選。一些文章也會按需專門譯為其他語種。如您未能在本網站找到相關譯文,請發送郵件至review@icrc.org,與我們取得聯系。
01
●《紅十字國際評論》新任編委朱利江教授訪談
02
●阿富汗不應被遺忘
03
●ICRC戈馬負責人談剛果(金)人道危機:繃帶剪成三份用
04
●以色列及被占領土:停火協議對于避免該地區再次陷入絕望至關重要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