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oe 說去年重慶馬拉松32公里處,看到丫丫一路不停往身上澆水,在上隧道坡的時候被丫丫他們破三兔甩掉了。但好在,自己最后還是如愿破三。
丫丫說,去年熱到感覺自己要中暑了。
2024年3月24日早上六點過,重慶氣溫已經達到了20度,濕度為95%。高溫、暴曬是當天跑重馬的跑者們所要歷經的最大考驗。
跑崩、走路、退賽、上收容車;咬牙堅持、激動、失落、五味雜陳,是來自于重馬300官兔賈亞亞(丫丫)視野里破三人的畫面。
今年,第四年跑重馬的丫丫,再次成為300官兔。相較去年,今年的天氣溫和不少。雖然因為賽前感冒,跑起來并沒有想象中輕松。但是過了拱門,回頭看見那些努力沖過終點、目標破三的跑者們,那些或是堅定或是遺憾的眼神,那些或是痛苦或是帶著蒼白笑容的臉龐,在無聲的沉默交織著目標達成的吶喊聲中,依然讓她觸動。
從跑者的身份轉換到陪伴者,“成績慢慢來嘛,帶大家破三可能更有意義。”
丫丫(左四)與300小分隊
從減肥到首個半馬冠軍
2018年開始跑步,2020年首馬即破三。賈亞亞,這個在重慶跑圈極具知名度的名字,又被跑友們親切地稱為丫丫。在跑步之前,她曾一度胖到一百六十多斤。
丫丫在跑步之前
那時,她剛生完小孩。一次去買衣服的時候,店員說店里的衣服她穿不下,這讓丫丫立下決心一定要減肥。丫丫笑說減肥的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每天都吃水煮菜,吃肉就吃鹵牛肉,一天三頓連米飯都要控制克數,畢竟體重太大。中途一度到了聞到街上的火鍋香味,就要流口水的程度。
飲食控制初見成效,丫丫將喜悅分享至社交圈
自此,因為減肥,她的跑步之路也得以重啟。
從家到奧體跑兩圈再回去,6到7分的配速大約8-9公里,每周跑2次,丫丫每個月基本保持著一百來公里的跑量。那時她沒有加入跑團,總是一個人別著不專業的腰包、戴著有線耳機跑步。馬拉松于她,完全是個陌生的詞匯。常在奧體跑步的她,跑完之后會在奧體場地邊的單杠處拉伸。一些常在奧體運動的大叔們開始好奇這個經常跑步且速度不算慢的女孩子,問她為什么不去參加馬拉松。她才得以簡單了解“馬拉松”,知道參加比賽還可以拿衣服。于是她決定報名重馬,可惜因為錯過報名時間,只能放棄。
奧體單杠處留下了丫丫拉伸的影子
2018年下半年重慶巴南半馬,她以1小時43分完成了她的首場比賽;第二場是2019年的達州半程,她以135完賽;同年3月的成都雙遺馬拉松,是丫丫的第三場半馬。在這場比賽中,她用1小時32分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冠軍。回憶跑完,媒體采訪被她拒絕的烏龍時刻,丫丫還是忍俊不禁。
戴著耳機跑出自己第一個冠軍
重慶著名馬拉松老將張要武就是在奧體出早操時認識丫丫的。他眼里的丫丫一直在一個人認真跑步,她努力且執著,不僅影響并帶動了身邊的朋友,還組織渝越訓練營來提高跑步能力和影響力。要工作、要照顧家庭、還能跑出自己的成績,讓張要武對丫丫佩服有加,對于她后續取得的成績,他更是表示祝福。
丫丫在奧體中心訓練
2:51:55,首戰破三
在2020年開啟自己的首場全馬前,丫丫完全沒想到自己能一舉破三。
從跑步開始,她就不是大跑量流派的跑者。那時她還住在謝家灣,主要在工商大學訓練。重慶的夏天很熱,下午三點鐘的操場,塑膠跑道翻涌起塑膠味兒和熱浪,想到自己曾經能頂著三十六七度的溫度跑步,丫丫覺得自己那時好勇。哪怕被曬得像個煤球。
后期因工作變動,她從謝家灣搬到北碚。每天從家坐輕軌到公司,單程通勤時間就需要一個半小時,來回三小時。這在重慶,等于跨越了大半個區。加上家里還有小孩兒,下班回家總要陪陪,所以她一般會選擇早上跑步。凌晨5點10分的鬧鐘響起,有時她也想多睡會,丈夫也勸她累了就不要跑。但是她想著自己平時少偷點懶,上賽場就能輕松一些,也能多拿點獎金,還是爬起來照常訓練。午間或者下班后,她也會抽時間去公司附近的健身房做力量訓練。
健身房訓練與八塊腹肌
2020年9月8日,丫丫報名了太原馬拉松。因為疫情,在這場全馬只有三百多人的比賽中,她直接首馬破三跑出2小時51分,拿下女子第六名,以黑馬之姿闖入重慶跑圈。她在那場比賽中,跑得并不是很累,只記得當時自己賽中看見李波,有些激動地流了淚。
疫情期間反而火力全開
“我是有一點天賦的。”從首馬251到去年PB248,均三百出頭的跑量,她并不否認自己可能是有點“長跑基因”。
1989年,丫丫出生于甘肅隴西縣云田鎮的一個小村子里,作為老大的她是跟著奶奶一起長大的(妹妹跟著外出務工的爸媽,后續有了弟弟后,他們一大家人才得以團聚)。小學去鎮上上學,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單面會有四五公里。她每天基本都要走跑幾趟:早上上學、中午回家吃飯、下午放學。
丫丫每天需要翻過一座山去上學
閑暇外還會幫著身體不好的奶奶做農活兒,那時年紀小小的她要去河溝邊擔水,然后回家把水倒在大缸里,儲滿一周的用水量。雖然辛苦,但在丫丫心里也并未有過多苦情基調,“這就是生活”。無形之中,反而給她打下了一定量的運動基礎。校運會的時候,1500米和3000米項目,丫丫基本都是全校第一。
“我們一家人都喜歡跑步,妹妹是做健身的,弟弟在消防隊”,丫丫笑稱自己應該是家里運動基因遺傳最多也是跑步最快的一個。
高中跑過一段時間后,她就沒有再跑步了。后續大學畢業,她去深圳實習,也在那兒認識了現在的另一半,最后丫丫跟著他來到了重慶定居。
兩次“救護車”一次流淚
可能是自小的經歷,丫丫說自己挺倔的,在跑步這一塊,前幾年尤為明顯。
2019年六盤水馬拉松,她報名了半程組。跑在15公里的時候還有意識。但是跑完之后,她就完全迷糊了,只記得自己跑了127,以及終點處工作人員給她掛了個11名的名次牌。至于中間發生的事,她一無所知。再次醒來時,她正躺在救護車里吸著氧氣。一陣狂烈的嘔吐之后,差不多一個半小時才緩過來。憶起當時讓志愿者幫忙把她包里的手機拿過來的時候,視野里的手機屏幕都是彎的。她趕緊給娃娃打電話,到了那個時候,她才驚覺自己真的很脆弱。一下繃不住,哭得稀里嘩啦。聽到電話里兒子問媽媽怎么了,她什么也沒說,只是想著在那個時間點給小孩打電話。
回想自己當時為什么出現問題,丫丫說可能是當天加班沒休息好,加上比賽過程中電解質紊亂,跑高原有點缺氧。所以自那一次之后,她跑比賽就很保守、求穩,不像之前那樣死拼。畢竟只是一個愛好,不能因此至生命于不顧。
迷迷糊糊跑到終點
第二次上“救護車”,則是在2023年的榮昌馬拉松。賽前幾天突發感冒,第二次跑榮馬的她,出于情懷感還是想要試試,于是她輸了三天液。雖然比賽前一天感覺身體好起來了,但是比賽當天,她還是跑得比較難受:腿抬不起來、關節僵硬、20公里后拉肚子,身心疲倦的她在32公里就上了救護車(因為收容車還沒到)。沒想到一量體溫,41度。丫丫出于安全考量以及為了更好的準備下一場,還是選擇了放棄。
自2020年首馬破三后,丫丫的成績雖然上下幅度都比較小,但心態卻歷經了一番不小的成長和變化。
去年她抱著破250的目標跑了5場全馬,除了宜賓那場狀態不好跑了313,其余一直都在252-256之間,成績比較穩定。但是有時想要達到目標的想法越強烈,結果反而不盡人意。2024年北馬,前半程狀態很好的她跑了123,但是后程因為腸胃出問題嘔吐,突然就不行了。尤其在250的兔子超過她之后,想跟他們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助,讓她非常難受。最后她只跑了2小時57分。
換完衣服坐在板子后面的丫丫,看著晴好的太陽,吹著風百感交集,她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就這樣哭了。
跑完北馬,帶著“遺憾”匆匆一游
同樣的問題在南京馬拉松上重現,后半程她又吐了。想著自己平時訓練也沒有偷懶,同行的伙伴都能跑出自己的狀態,她陷入了自我懷疑。
“有時訓練足夠不代表你能收獲與之匹配的預期目標。你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一場比賽中,積累夠了,有可能在不經中就會跑出好成績。”朋友的安慰,讓她寬心不少。她也找到了讓自己自洽的方式:心態放平,保持輕松,說不定PB就自然而然了。
從最開始的急切到現在,丫丫說自己越來越平和了。她反而蠻喜歡現在穩定的感覺:PB可能就像生活中的驚喜一樣。
去年12月8日的江津馬拉松,賽道并不是很好跑,但是她沒想到自己能PB248,一直想達到的成績就這樣“意外”地跑出來了。但是對于比賽,丫丫還是持理性的態度。她表示像她這種水平的運動員,不上不下,哪怕一直在保持相應訓練狀態,也不一定會有一個好點的成績。但有時,適時放棄,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大眾跑者也一樣,健康應該放在第一位。
PB 248是意外的驚喜
別人家的公司
前幾年,有一個員工破三就發一萬獎金的“別人家的公司”在跑圈中小火了一下。那個公司正是丫丫的公司。
“別人家的公司”
老板算是她工作和馬拉松路上的貴人之一。
丫丫的老板也跑步,也很支持他們跑步。23年的時候,在他們公司,只要全馬破三都會有1萬元的獎勵。但是她認為人不能太貪心,知足就好。拿了幾次破三獎勵后,她跟另外一個同事決定跟老板提議,他們破三不要獎金,報銷外出比賽的差旅費就行。
丫丫的公司每年都會舉辦徒步活動
除此之外,丫丫的家人也比較支持她跑步。她一般也會盡量選擇重慶周邊的賽事,因為周六去周天跑完就可以回家。作為母親,她還是想要留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小孩,“一個成功的人背后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支持者”,她非常感謝丈夫對自己的包容和理解。
23年若爾蓋比賽,丫丫在花湖馱著走不動的兒子
跑步于她是長期主義,跑步之外她也玩玩鐵三,在厭跑的時候會騎騎車做交叉訓練。她想的不是只跑一兩天,而是希望跑步能一直陪伴自己下去。
300 Pacer眼中的破三人
成為Pacer,從參賽者到陪伴者,是丫丫在跑步路上的另外一種嘗試。
去年在接下組委會300 官兔邀請之后,因為高溫,她有點后悔。她擔心自己如果沒有圓滿完成配速員任務,會辜負組委會以及跑者們對自己的信任。
回憶去年重馬,好些跑者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她朋友,在前序比賽中一直未破三,重馬就跟著他們破三兔一起。最后兩三公里時,想著他破三沒問題,她就讓他加速先跑。成功破三之后,朋友一直在終點等他們。她說他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剎那,有很多心里話,但是真正跨過拱門的時刻,又什么也沒有說。一個男娃,站在終點,無聲落淚。像極了生活中定下目標去追尋的過程,你無法預料那段賽程會發生什么情況,不甘或驚喜......無論怎樣,你都得去接受它。
另外一位是在35公里處跑到“打轉”的大哥,像喝醉酒一樣迷糊。她非常擔心他出問題,想幫忙,但是因為有任務在身,只能先走。
丫丫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小成績。有時不一定是要戰勝具體的名字,不管這個努力所給予的回饋如何,總得有一個努力的行動和心里的愿望在。但如果感覺到身體狀態不好的時候,該降速就要降速。安全健康回家才是馬拉松的最終目標。
高溫暴曬,丫丫24年的300官兔之行
今年,她再次站上300 Pacer的起點。因為覺得A區的跑者都具備破三的實力,所以她主動降到B區,想要帶更多人破三。賽前的感冒,讓她跑起來后并沒有如想象中輕松。但是她一路告訴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務,不能讓身后的跑者沒了避風港。前5公里稍微穩一點,前半程按照1:29:30的時間控制節奏……最終她以2:59:23圓滿完成任務。
跑者@超宇航拍 說自己在B區兩位兔子的帶領下破三,跑得舒服且意猶未盡。
丫丫再次圓滿完成25年官兔任務
“回頭望向努力沖過終點的選手,你可以在在他們的臉上看到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緒。”42.195公里的路程,也許更是一段追尋與自我療愈的過程。
丫丫說如果不跑步,自己可能現在還是160-170斤,臃腫的在屋里走來走去。因為跑步,她找到了更多內心的方向感和秩序。對于未來,不管是突破248甚至更多,她想,那就“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本條內容創作團隊
作者:西嘉
設計:東海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womenrunning@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