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醍醐”,和西藏保持聯系~
背青稞的藏族女孩,決定重構自己
在前兩天的3.8婦女節系列分享中,我們聆聽了@兆青( )與@浪跡天涯冰冰浪( )的故事;
今天要和我們分享的主人公@追格,目前正在度過自己的讀研生活;回到云南德欽老家,她 也能面朝黃土,回歸農忙。扎根于知識沃野與故鄉大地,追格開始重構自我。
@追格
來自云南德欽的藏族女孩
從雙非到211
Q:有沒有從原有的生活中“出走”,來個大轉變的時刻?
A: 我是一個來自云南德欽的藏族女孩,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曾經的我,一直覺得自己處于社會的最底層。
讓我做出轉變,我認為可以稱之為“出走”的時刻,是我在大學入學前參與了一個夏令營活動,至今都對我有著很大影響。我在那里認識了來自全國高校的老師、學長學姐,突然我就放飛自我了。有人說“變得優秀,才能被別人喜歡”,但我覺得是“變得優秀,才有被看見的可能” 。
正式進入大學后,我就在心里告訴自己,雖然我只是雙非學校的本科生,也沒有考上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我不希望因此荒廢這段大學時光。我喜歡運動和陽光,擁有健康的體型會更自信;我喜歡播客、書籍、論壇、寫作、電影,找到喜歡的領域去深耕可以讓自己保持專注;我堅持獨處,一個人早起、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參加比賽,我始終認為,“出走”的底氣在于自我提升。
我很幸運地保研到云南大學,當心心念念的事變成現實時,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當然,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建立屬于自我的成長體系。現在的我,已不會那么在意資源本身所帶來的匱乏感,內心變得更輕盈了。
Q:這個過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難嗎?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A:首先就是物質方面的匱乏吧。我的父母雖然沒有辦法給我過多的財富,卻給了我自由,他們從來不拿我跟別人做比較,不管考試成績如何,他們都說“我非常相信你,你做什么事情都可以。”
其次還是會有傳統思想的束縛。在我選擇讀研后,身邊有人批判我的父母,認為畢業后就應該去考公務員工作,而不是慣著孩子繼續讀書。這讓我覺得,我的父母也是在和我一起背負著壓力的,所以我現在努力讀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決心是想讓我的父母過的很好。
Q:在藏區的生活中,有沒有一個時刻讓你覺得,傳統是可以和當代女性意識共生的?
A:我的阿已(外婆)經常對我說:“什么時候都要勤快一點,你要相信,勤學勤做是有幫助的,等你離開時,你會帶走屬于你的一切。”
我所觀察到的藏區農村女性也是這樣,她們承擔了80%家務,洗衣洗碗做飯再到種田賺錢;但她們會把經濟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是一家之主。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養成了勤奮的習慣,在家里承接大大小小的事務,做飯、清潔、收納,我還可以做30人吃的大鍋飯;暑假來臨時干些農活,背青稞、小麥,最開始背12捆,到后來可以背20捆。
不管這些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從現在的生活經驗來看,我在勞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獨立地去解決問題。
Q:和我們聊聊你身邊的女性榜樣吧。
A:上個學期,我在大理參加培訓時認識了一位來自青海的姐姐,她40多歲,有兩個孩子,目前在香格里拉成立了自己的ngo。
我在她身上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年齡不是任何問題。如果你想改變、提升自己,時時刻刻都有機會。
我和她住在一間宿舍,每天早上她都會堅持6點起床跑步,學習英語、看書,她還是一位素食主義者。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都很怕發言,但她不一樣,無論對方是多么權威的教授,她都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到了40歲也好,60歲也好,都能夠一直熱情地活著,時刻對人生抱有希望。
Q:如果有其他的女性正在考慮“出走”,但有所顧慮,你會給她們什么樣的建議?
A:我其實很相信身體和心是合一的,相信心給你的第一選擇;
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參考任何人的建議,你是可以直接去行走的。對,允許萬物發生在自己身上。
清凈蓮花,不染塵埃
點擊查看同款禮物:三怙主系列·觀音蓮花吊墜
即日起至3月8日,醍醐網店每滿200-30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原文
愛自由,為什么去西藏當女兵?
辭職后,我在雪山刷新人生副本
3.8婦女節獻禮:給無畏生長的妳
醍醐2023年開放招聘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樣的體驗?
點擊卡片即可轉至購買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