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猛將如云,威名赫赫的楊勇戰功彪炳史冊,與楊得志、楊成武并稱“三楊”。
楊勇身上的五處傷疤
楊勇人如其名,一生百戰沙場,身上的五處傷疤最能體現楊勇的英雄本色。楊勇身上的五處傷疤分別在頭、腿、臉、左臂肘和左肩上。
楊勇原名楊世峻,在民族多災、多難的年代,楊勇從小就把匡扶國家作為畢生追求。參加革命后,他覺得“楊世峻”三個字太文雅,在戰場上不能體現男子漢的陽剛、英武之氣,遂改名楊勇。
1933年10月,紅三軍團十師十四團與進攻中央蘇區的50萬國民黨狹路相逢,時任團政治處主任的楊勇冒著槍林彈雨,與國民黨展開了白刃戰,激戰中,一顆子彈掀開他的頭皮,血流如注,可他全然不顧,依舊帶頭沖殺,手中的砍刀寒光四射,敵人不得不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此戰后,軍團長彭德懷親自在他的胸前掛上一枚三等紅星獎章。
1934年10月,關乎紅軍生死存亡最為關鍵的“湘江戰役”打響,國民黨用40萬大軍構筑了四道封鎖線,企圖以湘江作為屏障,將紅軍全部消滅,擔任紅四十團政委的楊勇率部掩護掩護中央縱隊過江。
后有追兵,前有頑敵,團長沈述清和師參謀長杜中美先后壯烈犧牲,楊勇挑起了指揮十團的重任。激戰中,彈片擊中了他的右大腿,他不顧傷痛,高喊著:“為犧牲的參謀長和團長報仇”,紅軍戰士在他的帶領指揮下,奮勇殺敵,成排的戰士倒在血泊之中,激戰兩晝夜后,中央縱隊順利過江。此戰,十團400余名官兵犧牲在湘江江畔。
1935年1月,偉大的轉折遵義會議召開后,“土城戰役”打響,又是蔣介石集合了薛岳兵團和黔軍全部、川滇軍大部、湘桂粵軍一部近40萬人,楊勇作為紅軍急先鋒又一次帶隊沖在了前面,一顆子彈呼嘯著從右腮穿過后,被子彈打掉6顆牙齒,楊勇瞬間成了一個血人,可是他死戰不退,最后昏倒在戰壕中。
到了抗日戰場,在“平型關戰役”中,面對精銳板垣師團,作為686團政委的楊勇率再一次率部展現了出色的攻堅應能力,戰斗開始前,林彪命令686團正面進攻,“腰斬”日軍。
戰斗開始后,楊勇和李天佑一起發現了日軍企圖占領老爺嶺的制高點,聽到槍響就按捺不住性子的楊勇也沒和李天佑商量一下,就搶先率部沖上了老爺廟。
楊勇率部出擊之時,已經有小股日軍部隊搶占山頭,搶攻變強攻,楊勇帶領八路軍戰士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 刀、槍、拳、牙都是八路軍戰士的武器。
一時間,刀槍飛舞,槍托飛舞,喊殺震天,馬刀閃亮,敵頭落地,突然楊勇感覺左肩一股熱流襲來,一顆子彈從楊勇的左肩飛過,楊勇再一次負傷 。戰斗結束后,楊勇累得幾乎站立不住,腳下則是橫七豎八的日寇尸體。
呂梁山三戰三捷
1938年9月 ,日寇向呂梁山根據地發起大掃蕩,日軍少將一0八旅團長在汾陽城內囤積了大量的彈藥、糧秣等軍用物資準備起運,楊勇決定斷日軍的糧道,讓日軍不戰自亂。
作戰開始前,楊勇帶領幾個營長到汾離公路觀察地形觀察地形后發現,薛公嶺的對面一個山包上可以提前設伏,不過日軍早已在山包之上設了一個碉堡,掩護日軍運輸物資的車輛。
如果在戰斗開始前,拔掉碉堡就會打草驚蛇,如果在戰斗打響后拔掉碉堡,傷亡又太大。楊勇在和幾個營長在充分發揚軍事民主后,決定打碉堡和打阻擊同步進行。
就在日軍氣勢洶洶的進入伏擊圈后,楊勇首先命令擊炮連連長吳嘉德炮轟日軍設在薛公嶺山包上的的碉堡,一連三發炮彈,全部命中碉堡,一陣煙塵過后,碉堡內的敵人被炸了個血肉橫飛。
隨后,戰士們像猛虎下山一樣,發起沖鋒,短短一個小時,敵人運輸物資的20余輛汽車全部被擊毀,200余名日軍除3人投降外,其余日軍全部被擊斃。
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楊勇將八路軍的游擊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日軍糧道被截,給養供應不上,不得不殺馬充饑。過了幾天,派出100多名日軍試探性的用幾輛汽車運送物資,要殲滅這點敵人楊勇覺得還不夠塞牙縫的,于是決定欲擒故縱,先給敵人點甜頭嘗嘗,將一車糧食放了過去。
果不出楊勇所料,第二天日軍又出動18臺車輛,200余名日軍運送物資,又遭到了相同的厄運。
連遭兩次伏擊的日軍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攤開了本就不再富足的兵力,在重點地段重新設置了據點。
這次楊勇改變了戰術,反其道而行之,楊勇率部潛伏到離敵人最近的王家池村,打敵人個措手不及,不可一世的日軍萬萬沒有想到,近在咫尺的王家池八路軍神兵天降。這次又設伏奇襲日軍步騎兵800余名,就連日軍指揮官山口少將,也逃脫不了陳尸公路的命運。
三次伏擊,共計殲滅日軍1200余人,繳獲的大批軍用物資為我所用。敵人在緊閉的臨汾城內焚燒尸體,為死去的日本兵召開“慰悼”大會,八路軍這邊則在呂梁,敲鑼打鼓,召開祝捷大會。
憤怒的日軍派人送來了一封愚蠢的挑戰書,:“前與貴軍交戰,遺憾萬千……惟敝軍不愿山地作戰,愿約貴軍到兌九峪平原一帶決一雌雄……”,意思是日軍不擅長山地戰,要在平原與八路軍一決高下。
楊勇看后,笑著對周圍的人說:“打仗嘛,就是,就是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大家聽后都大笑起來。
楊勇楊勇,作戰神勇,作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員,楊勇智勇雙全。
解放戰爭時期,楊勇擔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司令員,由于是剛組建的野戰兵團,部隊成員是從各分區抽調,有人擔心戰斗力不強。部隊能不能打硬仗,還值得商榷。
楊勇卻氣定神閑:“‘兵隨將轉’,部隊的戰斗力,是靠干部帶出來的,是靠戰斗打出來的。”他一方面努力建軍,一方面帶領部隊積極作戰。1946年初,在冀魯豫戰場上,第七縱隊和兄弟部隊一起連續克敵,部隊戰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楊勇之所以能夠隨時駕馭戰場的指揮權,有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在戎馬倥傯的歲月里,善于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成功的運用于作戰之中,他指揮作戰,決心果敢,能攻善守。
1947年,他又轉任第一縱隊司令員,當年7月,在攻打鄆城之敵時,面對敵人在城內四周布滿的地堡群及暗堡射擊孔,他選擇了以敵防御薄弱的地段作為主攻方向,集中優勢兵力,迅速向縱深穿插、割裂敵人而殲的策略,殲敵15000余人,創造了一個總對全殲全殲國民黨軍兩個旅的先例,受到了劉鄧首長的通令嘉獎。
在淮海戰役中,他根據敵機對我方陣地的轟炸,準確判斷出敵機轟炸的方向就是敵人突圍的方向,果然敵人趁著夜晚向著雙堆集西北方向突圍,結果第一縱隊和其他兄弟部隊協同作戰,殲滅黃黃維兵團12萬余人。
金城反擊戰揚威朝鮮半島
“三楊”是毛主席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在志愿軍出征之前,毛主席曾經風趣的說:“我要把你們三只羊(楊)都拿出去,讓美帝嘗嘗厲害,這叫‘三陽開泰’”。
朝鮮戰爭爆發后,楊得志和楊成武已經赴朝參戰,楊得志參與指揮了上甘嶺戰役,打出了軍威、國威;楊成武在秋季攻勢第二階段指揮二十兵團在第二階段戰役中殲敵1.7 萬多人,重創美軍第七師,創造了志愿軍在朝鮮戰場單日殲敵最高紀錄。
毛主席說:“把另外一支養(楊)拿出去,美國人就認輸”咯!"
朝鮮戰爭即將結束時,南朝鮮軍隊節外生枝,號稱要單獨作戰,實現祖國統一。
毛主席發電決定給予李承晚懲罰性痛擊,再殲敵萬余人。
在戰前楊勇經過分析后發現,李承晚傀儡集團經過美軍的大幅度加強,在武器裝備和人員配備上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其戰斗力甚至不遜色于美軍。
為此,楊勇決心打大仗,殺雞用牛刀,從一開始的3個軍增加到了5個軍,目標是“主打李韓軍,捎帶著給美軍一點顏色”,另外楊勇集中了 1000門大炮,包括金日成大嗓門“喀秋莎火箭炮””,形成了我火炮數量對敵1.7∶1,兵力對比3∶1。
此外,楊勇又申請志司后方勤務司令部補充了補充了7000噸炮彈,共計70余萬發。至此,志愿軍在入朝作戰以來,首次在火炮數量、炮火密度上超過敵軍。
7月13日21時,志愿軍發起了金城戰役,志愿軍入朝以來集中火炮數量最多、火力最強的一場炮戰,1000門大炮一起怒吼,炮彈傾瀉在敵方陣地上,敵人血肉橫飛,炮火剛剛延伸過后,3個突擊集團像餓狼撲食一樣向李韓 5公里的防御陣地開始突擊,僅僅一小時后,敵人的陣地被全面突破。
在一旁觀戰的許世友說道:“連我許和尚也不敢這樣打”!
開戰5小時后,由楊玉才率領的13人加強營先頭班,奇襲南朝鮮首都師白虎團團部團部,擊斃敵團長陸根洙和美軍顧問,繳獲白虎團“虎頭團旗”。
年僅40歲的楊勇,在金城戰役中,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20兵團向敵方縱深陣地延伸15公里,收復178平方公里的土地,斃傷俘敵7.8萬余人。
1958年10月29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志愿軍代表團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當毛主席一眼看到楊勇時,忙迎了上去,楊勇一個立正,剛敬過軍禮后,毛澤東便伸出雙手緊緊握住楊勇的雙手,關切地問:“都回來了嗎?”楊勇報告說:“我們全部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毛澤東緊握著楊勇的手不住地搖動,連連說:“好!回來好哇,熱烈歡迎你們。”
與蒙哥馬利比試槍法
1958年10月,楊勇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
1960年5月26日,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中國軍營,參觀訪問,楊勇站在煜煜生輝的“八一”軍旗下,以威武的的中國軍人姿態和蒙哥馬利握手后。蒙哥馬利說:“久仰楊將軍,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打勝了,朝鮮戰場你們又打勝了,令人欽佩。”
在蒙哥馬利看到年輕中國士兵氣勢磅礴的刺殺表演時,小聲說了一句“將輕兵少”。
蒙哥馬利從一名士兵手中接過半自動步槍后,立姿擊發,遠處的鋼板應聲落地,博得一陣掌聲。
他不無得意地把步槍隨手遞給楊勇,想看看叱咤戰場的楊勇是什么功底,楊勇微笑著接過槍后,一陣連發,所有的游動靶都齊刷刷落地。
對此,蒙哥馬利在香港的記者招待會上,不無感慨的說道:“中國軍隊紀律嚴明,武藝精湛。500人的刺殺方隊,像一個人一樣。在這里,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誰打中國,進得去出不來!”
消息傳來,毛澤東笑了,一語雙關地說:“楊勇上將,上將揚勇!”
1964年,阿爾及利亞總統本·貝拉訪華時,特意要求見一見當年指揮金城反擊戰的楊勇。
消息傳來,毛澤東笑得更燦爛了:“楊勇上將,上將揚勇!這一揚勇,都揚到非洲去了!”
1983年1月6日,楊勇因病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1月15日,在楊勇追悼大會上,楊尚昆所致悼詞中有如下一段: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馳騁沙場,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戰功卓著。他努力學習和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治軍嚴格,能攻善守,軍政兼優,智勇雙全。”“楊勇同志不幸逝世,是我黨我軍的一個重大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