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商業晨刊
曾是國貨美妝行業龍頭的上海家化(600315.SH)迎來上市24年來最慘烈業績。2024年,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7.1億至8.8億元,同比暴跌258%,創下自2001年上市以來的最差紀錄。而更令人震驚的是,第四季度單季虧損高達8.73億至10.43億元,相當于前三季度的所有盈利被徹底吞噬。這家擁有126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如今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行業地位岌岌可危。
業績暴跌:巨額虧損+商譽爆雷,上海家化遭遇生存危機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家化的營收僅為44.77億元,同比下降12.07%。公司在前三季度仍保持盈利,但進入第四季度后,業績急轉直下,單季度虧損甚至超過全年虧損預期的上限,反映出公司經營層面的嚴重失控。
更令人關注的是,2024年上海家化計提了高達5.5億至6.8億元的商譽減值,主要來自于2017年收購的英國嬰童品牌湯美星(Tommee Tippee)。這筆收購曾被寄予厚望,但如今卻成了上海家化的沉重包袱。財報顯示,該品牌凈利潤自2019年峰值的2.1億元暴跌至2024年上半年的0.22億元,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與競爭加劇,最終迫使公司進行資產減值,這無疑是對過去海外擴張戰略的一次慘痛清算。
商譽爆雷不僅意味著數億元的資產蒸發,更讓市場對上海家化的戰略規劃和風控能力產生嚴重質疑。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此次減值高達近7億元,但上海家化賬面上仍有超過10億元的商譽余額,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減值,仍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市場份額腰斬,國貨美妝“一哥”地位不保
曾經的國貨美妝龍頭,如今已經被珀萊雅(603605.SH)、華熙生物(688363.SH)等新銳品牌遠遠甩開。截至2025年3月5日,上海家化的市值僅剩126億元,而珀萊雅已達到332億元,華熙生物則為231億元,均超過上海家化數倍。
從市場份額來看,上海家化的頹勢更為明顯。2015年,公司在國內美妝市場的占有率為3.2%,但到了2024年,這一數字已經腰斬至1.4%,逐漸從行業第一梯隊跌入邊緣化地帶。同期,珀萊雅、貝泰妮、華熙生物等后起之秀憑借精準的品牌定位、爆款單品和強勢營銷,迅速崛起,牢牢占據市場主流。而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玉澤等品牌卻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失去吸引力,銷量持續下滑。
其中,上海家化主推的玉澤品牌,在2024年嘗試進軍敏肌抗老賽道,推出17型環肽敏肌抗老系列,但市場反應平平,天貓旗艦店單品銷量僅為1000+。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美妝事業部營收僅為9506.67萬元,成為唯一未破億的業務板塊,這表明上海家化在高利潤護膚市場的競爭力已經嚴重不足。
渠道失策:激進轉自營,退貨潮引發營收塌方
面對電商時代的變革,上海家化的渠道調整顯得極為混亂,錯失了關鍵發展窗口。2024年,公司激進推進“經銷商轉自營”模式,本想通過掌控渠道提升利潤率,但卻引發了一場嚴重的退貨潮,直接導致營收大幅下滑。數據顯示,2024年Q3國內業務收入同比暴跌26.7%,而公司整體季度退貨率飆升至23%,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一舉措不僅沒能帶來增長,反而讓銷售端陷入混亂,造成庫存積壓和渠道關系緊張。
與此同時,公司在抖音、小紅書等新興渠道的布局嚴重滯后。以華熙生物為例,其抖音渠道的自播業務增長70%,韓束則通過短劇營銷實現年GMV增長300%。相比之下,上海家化2024年Q3電商銷售僅增長行業均值的1/3,線上銷售占比僅為32%,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47%)。在新媒體營銷時代,上海家化仍然依賴傳統渠道,這讓其品牌曝光度和用戶觸達能力大幅下降。
管理層頻繁動蕩,“四年四換帥”引發戰略搖擺
2013年葛文耀離任后,上海家化進入了長達11年的管理層動蕩期。2013年至2024年,公司已經換了四位CEO,平均任期不足三年。謝文堅提出“五年120億”計劃,未能實現;張東方推進高端化戰略,最終成效有限;潘秋生推行事業部制改革,卻讓營收倒退至2017年水平。2024年新任CEO林小海履職不到一年,就遭遇了上海家化史上最嚴重的虧損。
林小海上任后,大幅調整組織架構,將原有的三大事業部擴展至五大事業部,同時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據統計,2024年公司新招及置換346人,其中79人為經理級以上高管。然而,頻繁的組織變革帶來了管理成本上升,企業文化的不穩定更是讓品牌長期發展缺乏方向。
同時,公司管理費用率常年高于行業均值,2024年盡管有所優化,但高管薪酬依然遠超行業水平。在業績下滑的情況下,過高的管理成本無疑進一步拖累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面對2024年的慘淡業績,上海家化試圖通過一系列改革來尋求“觸底反彈”。但問題在于,市場環境早已變天,國貨美妝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經徹底改變。在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的時代,上海家化仍然缺乏爆款產品、營銷創新和精準的品牌定位。
同時,商譽風險、渠道調整陣痛、品牌老化、管理層動蕩,這些問題并不會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如果上海家化無法迅速穩定管理團隊、加大研發投入、精準調整品牌戰略,那么未來可能進一步被邊緣化,甚至失去行業競爭力。
對于投資者而言,2024年的巨額虧損意味著公司基本面已經出現重大惡化,短期內反彈的可能性極低。在國貨美妝行業進入深度競爭階段的當下,上海家化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如果公司無法迅速調整戰略、提升市場競爭力,那么曾經的“國貨之光”,或許將逐步淡出消費者的視野。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