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出席并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詳細闡述了城市更新的成果、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以及未來住房建設的方向。
炸天團對倪虹部長的講話進行了整理,并簡要評述。透過倪虹部長的講話,我們可以看清決策層的意志。
或許在中央層面看來,當前房地產市場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而今年開始,房地產政策的重心也將由過去的“保交樓、穩市場”逐步向“提升居住品質、構建長效機制”過渡。
01
城市更新的顯著成效
倪虹部長首先介紹了自2019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以來取得的成績:
老舊小區改造:全國已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近28萬個,惠及1.2億群眾。
設施提升:加裝電梯超過13萬部,增設停車位380萬個,增設養老托育設施近8萬個,增加充電樁105萬個,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所3100萬平方米。
基礎設施改善:更新改造地下管網約50萬公里;打造口袋公園4萬多個,建設城市綠道12萬公里。
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我國在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02
未來城市更新的重點方向
針對未來的城市更新工作,倪虹部長提出將重點實施三類項目:
第一類:民生項目
老舊小區改造:將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納入改造范圍,鼓勵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
城中村改造:范圍擴大至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在去年新增100萬套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
完整社區建設:聚焦老年人和兒童,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增補托育服務設施和兒童活動場地。
第二類:發展項目
老工業區更新:改造老工業區舊廠房,植入科技研發、文化創意、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老街區改造:打造精品街道和城市客廳,為青年人提供創業空間,為市民創造消費場景。
歷史文化保護:修繕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推動活化利用,讓城市文化遺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類:安全項目
地下管線改造:再建設改造地下管線15萬公里以上,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安全。
防澇設施建設:推進調蓄設施、排水管網、排澇泵站等工程,消除城市易澇積水點,完成1000個排水防澇設施重點項目。
智能基礎設施:發展數智化基礎設施,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實現燃氣、供水、排水等生命線工程安全監測全覆蓋,提升城市安全運行保障能力。
03
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與發展
在談到房地產市場時,倪虹部長表示,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重要部署,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打好了一場攻堅戰,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政策組合拳
金融政策:人民銀行的降息,金融機構的增貸,財稅部門的減稅等。
房地產政策:“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房地產政策在持續發力。
因城施策:各地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保交房攻堅戰
住建部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用好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大白名單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保交房攻堅戰經過努力,住建部完成了年度的目標任務,保障了購房人的合法權益。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現在市場的信心得到了有效的提振,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04
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四大舉措
為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倪虹部長提出了四項重點工作:
第一,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
繼續釋放降息、增貸、減稅等政策效應,惠及更多人民群眾。加強保交房工作,維護購房人的合法權益。加大白名單貸款的投放力度,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持,保障項目建設交付。
第二,實施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
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穩妥推進貨幣化安置,給予城中村居民更多自主選擇權,實現早入住、早安居,同時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
第三,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
地方政府專項債安排4.4萬億元,其中一個使用方向就是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收購的商品房優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等。
第四,改革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性制度
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住房的需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05
提升住宅層高,滿足高品質需求
倪虹部長在會上強調,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住房建設必須順應這一變化,全面提升住房品質,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他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住房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建部正著手推動一系列政策和標準的更新,其中一項核心措施就是——提升住宅層高,確保新建住宅層高不低于3米。
這一變化,背后反映的是住建部對住房品質提升的決心。
長期以來,許多商品房為了追求容積率與經濟效益,住宅層高普遍在2.8米左右,室內凈高往往不足2.6米,壓抑的空間感一直是購房者的痛點。
而3米層高意味著更好的通風、采光和居住舒適性,顯然,“好房子”的建設將真正把居住體驗置于政策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提升住宅層高不僅是對居住品質的升級,也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
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將從“規模擴張”向“品質競爭”轉變。開發商若繼續沿用過去粗放式的開發模式,將很難適應這一新的政策環境。
06
樓市的下半場:從“保交房”到“建好房”
透過倪虹部長的發言,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政策重心已由過去的“保交樓、穩市場”逐步向“提升居住品質、構建長效機制”過渡。
對于購房者而言,這意味著未來的住房將更加注重舒適性、環保性與智慧化,曾經“千篇一律”的商品房模式將被打破,“好房子”將成為新一輪政策導向下的市場主流。
而對房企來說,這更是一場不容回避的生存考驗——能否迅速適應政策變化、加速產品升級,將直接決定它們能否在未來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倪虹部長一方面釋放了政策托底的信號,明確要繼續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以金融支持、政策松綁、項目白名單等方式穩住市場信心;
另一方面也向開發商傳遞出明確的風向——依賴高杠桿、高周轉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真正以人居需求為核心的“好房子”才是未來突破口。
可以預見,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202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將不再是“救市”,而是“提質”與“轉型”。
政策組合拳已經打響,樓市的止跌回穩仍在進行,而下半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關注 大爆炸 好運 大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