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鄧姐姐。
有個新消息,根據國家醫保局統計:
已經有7個地區,將全部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
分別是上海、福建、山東、重慶、甘肅、寧夏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而之前,生育津貼一般是由醫保機構先發放給單位。
再由單位支付給個人。
現在能將生育津貼直接發給參保女職工,就能夠更方便快速拿到這筆錢。
很nice,避免了諸多麻煩。
比如防止企業效益不行,拖欠生育津貼。
還有的公司,不愿意補足與工資的差額等等。
另外,16個省市,也部分實現了生育津貼發放至個人。
只有9個省市,仍然要求先發放到單位。
我做了個圖表,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所在省市:
這里要點名浙江杭州的操作,把我給震驚了。
有位新手寶媽發視頻大贊浙江無感辦生育津貼。
生完孩子第5天,就收到了杭州醫保局的告知短信,說已經自動啟動生育津貼辦理流程。
結果,她出院到家,生育津貼就到賬了。
這期間沒有申請,沒有提交任何材料,更一次沒跑。
(來源錢江晚報)
最近的杭州真是贏麻了
最開始是杭州六小龍都在說當地政府怎么給力,又給錢補貼又給場地。
接著求職的人也出來說下車就有工作,還有免費住宿。
連街邊修車店老板都出來說,當地政府免費幫他們處理污水管。
現在是生育津貼都不用自己去申請。
看了只有羨慕的份,希望各個城市都按這個標準去卷。
說回生育津貼。
生育津貼=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產假天數
休產假期間,工資和生育津貼二者選一取其高。
然后,這期間社保個人部分是要刨除的。
這里通常會出現三種情況——
生育津貼按照單位上年度平均工資為基礎,產婦工資低于這標準就按這標準發。
單位不能克扣。
如果實際工資等同這標準也是按這拿。
如果產婦工資高于這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單位還要補足不足的部分。
達到產婦之前的工資水平。
不過,也有的神仙外企公司,工資和生育津貼能一起拿。
非常有幸福感啊。
接著聊下大家關心的市場。
近期不管是海外資金,還是本土資金,都依舊看好。
目前有多家國際主流投行,喊出中國資產重估的口號。
全球資金正在積極涌入“估值洼地”。
例如,韓國人正在狂買中國股票。
2月以來的韓國綜合股價指數的漲幅不到2%,韓國人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
他們2月投資A股和港股的交易額,達到了7.82億美元。
相比1月份增長了將近兩倍。
買入規模排前面的,多數是電動汽車、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
不少韓國投資者,也看好中國兩會后的經濟刺激政策。
以及對機器人、半導體、自動駕駛等科技行業的扶持力度。
除了海外資金,本土資金也在買買買。
即便今天港股集體回調,恒生科技指數下跌-2.52%。
但南向資金凈買入還是超過296億港元,創下歷史單日最高凈買入記錄。
一副越跌越買的架勢。
這當然得益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
短期內的情緒不會輕易磨滅,行業內也在不斷競爭內卷。
而且迭代創新速度非常快。
比如最開始還是DeepSeek,上周大熱的則是智能體Manus。
假設你想帶家人去巴黎旅行,只需對Manus說:
“規劃一個6天5晚的親子游,預算3萬元,包含往返機票、4星酒店、主要景點門票和特色餐廳推薦。”
Manus會自動比價,搜索全網機票/酒店,選出性價比最高的選項。
還會規劃好全部親子友好路線,避開排隊高峰。
提前3天通知兌換歐元、下載地鐵App等等。
這一過程不需要自己操作任何平臺,全部自主完成。
根據國信證券電話會的說法:
騰訊5月份也會推出一個和Manus類似的產品,字節和阿里也會有類似的產品發布。
各大廠商都在下重金全力發展人工智能,跟當初電商、外賣大戰似的。
另外,自打杭州出了七小龍后,城市間也展開了競爭。
像是深圳就有了危機感,公布將會籌設規模不少于500億元的國資基金。
投向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尖端科技領域。
這也是迄今為止,公開披露的單支資金規模最大地方國資基金。
總體來看,資金大量投入,又有政策支持,科技熱潮還會得到延續。
但也要防止短期價格太高,有回調風險哦。
PS.
可轉債暫無打新,繼續攢歐氣。
點右下方“?”,錦鯉附體!
本文文字原創,皆為交流探討之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點在看錦鯉附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