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暖陽躍上枝頭,將春日的請柬傳遞到每位孩子掌心。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迪濤校園中數百雙沾滿泥土的小手正在完成一場特殊的"春耕"——用勞動為校園編織綠色的詩行。
"土壤就像大地的胃,需要松軟的呼吸空間。"種植老師將專業術語化作童趣比喻,原來每一株幼苗都在地底編織著神秘的生命密碼。孩子們豎起耳朵傾聽種植要訣,眨動著閃閃發光的眼睛,見證著即將破土的奇跡。
楊思培校長和各班的"護綠小衛士"共同扶起那株金桂樹苗。"許多年后,當你們重返母校,這棵樹會記得今天你們每一只小手掌心的溫度。"楊校長對孩子們說道。鋤頭與泥土碰撞出清亮的聲響,埋下的不僅是根系,更是一份跨越時光的承諾。孩子們為樹苗系上的專屬名牌隨風搖曳,像極了他們此刻雀躍的心跳。
當菊花與蘭草遇見童真的園丁,勞動教育便有了最生動的注腳。有的蹲成小蘑菇狀,用木勺小心舀水;有的額角沁著汗珠,卻執意要親自搬運花苗。那些被泥土親吻的校服、沾著草葉的運動鞋,此刻都成了光榮的勛章。當陽光為校園鍍上金色,孩子們忽然懂得:原來讓世界變美好的魔法,就藏在我們的雙手之間。
教育,從不是懸在半空的理念。當勞動課從書本走向土地,當知識轉化為指尖的溫度,孩子們在躬身耕耘中觸摸到了生命教育的真諦——那些今天播撒的希望,終將在歲月里長成支撐他們人生的根系。許多年后,當春風再一次吹過迪濤這片熱土,這些少年或許已不記得植物的名詞,但指尖觸碰根系時的悸動,協作時相視而笑的溫度,還有親眼見證生命扎根的震撼,終將在記憶里長成永恒的春天。今日播種的豈只是花草?更是對勞動最質樸的信仰與熱愛。
此刻,我們看見了被春光照亮的童真臉龐,聽見了種子破土的細微聲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