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由山西省嫻院慈善基金會編寫、嫻院基金會發起人彭占龍擔任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山西省內首部系統梳理慈善行業發展狀況并進行分析研究的慈善藍皮書。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眾澤益主任王忠平為《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作序,并恭賀報告發布。
3月7日,《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發布會舉辦。報告系統地梳理了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的歷程,分析了山西省慈善事業的現狀,提出了發展的對策建議。報告由六個部分組成,包括總論、領域篇、專題篇、展望篇、案例篇以及研究篇,報告基于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全面揭示了山西省慈善事業的發展情況。以下為王忠平主任所作序:
序一
慈善,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傳遞溫暖、播撒愛心的神圣事業。在山西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慈善的力量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潤澤著三晉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山西地處我國中部地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古代的義倉賑濟,到近代的民間互助,山西人民始終秉持著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特別是晉商的興起助推了山西慈善的發展。在這片土地上,無數的仁人志士、企業家和普通百姓,用他們的愛心和行動,書寫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慈善故事。進入新時代,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山西省慈善事業在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大背景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慈善組織和項目,書寫了新時代的慈善篇章,慈善事業得到蓬勃發展。
因此,非常有必要記錄和展示山西過去優秀的慈善文化和創新探索的實戰經驗,這項工作既是對山西慈善過去的肯定和總結,也是展望未來的新起點。《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的編撰出版,我給予高度評價,這個是山西慈善事業的一件大事。山西人不缺敢打敢拼的精神,但是缺乏傳播和講好故事的經驗,造成大家甚至山西人都不了解山西的慈善發展歷史和現狀,這既不利于山西本土慈善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不利于講好山西慈善故事。公益不僅是對弱勢群體的幫扶,而且需要創新方式和方法,《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體現出山西慈善人的創新追求,將影響千千萬萬愿意為山西做出貢獻的愛心人士。
《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分《總論》《領域篇》《專題篇》《展望篇》《案例篇》《研究篇》六大部分:《總論》部分對山西省慈善事業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及發展環境進行了總體概述;《領域篇》分別介紹了山西社工、志愿組織、基金會的發展狀況;《專題篇》聚焦當前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的重點,如“互聯網+公益”、社區公益等;《展望篇》對山西慈善未來發展領域進行預測;《案例篇》選取了山西省內具有特色的慈善組織形成案例;《研究篇》以山西省嫻院慈善基金會為對象,深入研究了一個小而美樞紐型基金會的發展路徑。
我支持和參與山西慈善事業發展10多年,感受到山西慈善探索的不易和艱辛,特別是在外部資源較少的背景下,山西慈善公益人大膽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為山西的發展做出了慈善人的積極貢獻。此次《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的出版,是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對山西省慈善事業自身發展而言,是對過往發展歷程的總結回顧,也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對政府而言,可以提供決策依據,促進慈善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學術研究和理論發展而言,不僅豐富了學術研究資料,為慈善理論的創新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撐,而且也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慈善事業的實踐提供指導,使學術研究更具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我想更為重要的是,讓大家通過此書感受到山西慈善的溫度和情懷,從而積極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山西的發展離不開慈善的貢獻,慈善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只有每個人躬身入局,山西慈善才有希望,山西才有未來。
《山西省慈善事業發展報告》的順利出版,離不開山西省嫻院慈善基金會、政府部門和各位相關人員的全力配合與辛勤付出!我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全體山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山西慈善事業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讓我們共同期待!
王忠平
2024年12月于北京
分享,點贊,在看;助力公益慈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