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C計劃主創新書《學會思考》首場線下分享會在深圳中心書城北區大臺階舉行。四位重量級嘉賓——C計劃聯合主創和《學會思考》聯合作者藍方、“有據”創始人魏星、“新聞實驗室”發起人方可成,以及《學會思考》的策劃編輯張緣老師,與現場的觀眾們一起,展開了一場關于“AI時代”與“批判性思維”的深度對話。
這場活動的主題是“AI信息時代,如何辨真偽、講道理、做決定?”四位嘉賓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分享了他們在事實核查、新聞研究、批判性思維教育等方面的獨到見解。現場金句頻出,笑聲不斷,既有深刻的思考,也有輕松的互動,養分十足!書城北區大臺階幾乎座無虛席,有不少C計劃的粉絲、家長、學員從各個地方來到現場,見證和參與了這場特別的思辨活動。
話題一:信息泛濫時代,如何明辨真偽?
分享一開始,魏星老師就拋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場的朋友們,有沒有在朋友圈或微信群轉發過后來被證明是假的信息?舉個手看看!”現場頓時舉起了一片手,笑聲中帶著幾分無奈。魏星老師笑著說:“其實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敢說自己百分百能辨別信息的真偽?!?/p>
作為專業事實核查機構“有據”的創始人,魏星老師也分享了幾條“避坑指南”:保持質疑精神,不對接收到的信息照單全收;掌握一些簡單的方法溯源,比如反向搜索圖片或文字的來源等。(歡迎瀏覽“有據”官網,領取事實核查手冊)
他也以“百歲老中醫養生謠言”的AI核查案例,提醒觀眾:“AI的幻覺問題比人類更隱蔽,核查真偽永遠需要人的判斷?!?/strong>
/魏星老師/
方可成老師笑稱,“信息時代如何明辨真偽”這個問題價值一個“香港中文大學的offer”——新聞學碩士學位的申請人需要通過回答這個問題,來展現自己的判斷和分辨能力。他將信息的獲取類比吃東西的過程:相比專業的廚師和美食家,普通人確實不太容易進行特別細致的分辨,他鼓勵家長們幫助孩子從小開始進行相應的練習。
藍方老師則以自身舉例,分享了看到網絡上流傳的“深圳被害日本兒童爸爸的信”時,她的觸動、猶豫和糾結,最終選擇“按下暫停鍵“。她呼吁,相比轉發未經證實但被觸動的信息,我們也可以通過更清晰、更準確、更直接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
《學會思考》中也包含了信息核查的方法,歡迎點擊了解書本??
話題二:人人都是火藥桶,還有必要講道理嗎?怎么講?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魏星老師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講道理,而是在拋開事實講道理?!?/strong>社交媒體上的爭論往往被情緒主導,而忽略了事實本身。
方可成老師從傳播學角度補充:“社交媒體上只有2%-5%的人頻繁發言,其中多數是為宣泄情緒而非溝通,簡單來說就是“找樂子”。與其和‘樂子人’糾纏,不如先問自己:對方真的想講道理嗎?”此外,他還認為,相比邏輯上的講理,對對方情緒上的看見、理解反而是更重要的,以此才能讓雙方進入到下一步解決問題的環節。
/方可成老師/
藍方老師分享了創業早期所經歷的“跟女人講道理講不通”的偏見,以及作為記者時經歷的“上訪人員不講理”的事例,以此向大家展示,批判性思維的價值,不僅在于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講道理”,還在于通過理性洞悉對方情緒背后的復雜因素(例如這些上訪人員,情緒背后的結構性因素) ,從而更好地消除偏見、理解對方。
話題三:AI如此發達,我們還需要自己做分析決策嗎?怎樣做?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人開始依賴AI來獲取信息甚至做決策,這樣會有問題嗎?怎么做更好?
“AI越來越聰明,人類會不會越來越笨?”——方可成老師分享了一些相關研究,認為確實AI的發展會帶來不可避免的一些能力的退化。但關鍵在于,我們能否能夠守住那些對人類而言最核心的能力?例如做決定的能力? (歡迎訂閱“新聞實驗室”,獲取相關文章) 而不是交給AI,任由相關能力退化。
藍方老師提到《學會思考》中的“目標-手段”“賦值法”等思維工具可以幫助理性決策,同樣值得思考的是:當推理大模型也能用這些方法工具判斷決策,甚至想得比人類都更全面、更周到時,人類還有必要學這些思維工具嗎?這也是她跟C計劃學員們在課堂探討的問題。孩子們認為:思考的樂趣、作為人的獨特存在感等因素無法被AI取代,AI提供的建議最終需要人根據自己的境遇和價值觀來決策,令人頗有啟發。
/點擊觀看視頻/
正如幾位嘉賓所言,無論AI做出多么詳盡的分析,在真實生活和做決策的始終是人。而批判性思維的一系列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回到自身,更深刻地和自我對話,形成一個更強大的內核。由此,“我才可以知道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我過的也才是一種經得起審視的生活,而不是輕易地被權威、被父母、被主流觀點甚至AI所主導的一種生活?!?/strong>(藍方)
/藍方老師/
幾位嘉賓的分享揭示了一個真相: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清醒不是天賦,而是需要終身練習的能力。從核查一則消息的源頭,到暫停一次情緒化的反駁,再到決策時多問一句“為什么”——每一個微小選擇,都在塑造我們更審慎、更自主的人生。
愿我們在這場思辨之旅后,都能成為信息洪流中清醒的航行者,用理性之光,照亮自己的方向。
/活動現場大合影/
囿于篇幅,還有大量精彩內容未能呈現,后期我們還會整理精華片段哦!
北京的新書分享見面會預計會在3月底舉行,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第一時間了解報名詳情!也歡迎下單《學會思考》,自讀或送友,在這個AI信息時代,獲取一份清醒指南。
撰文/編輯:魚丸
排版:番茄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關注C計劃
分享更多理性的聲音
C計劃8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C計劃思辨直播課, 以批判性思維和經典書深度閱讀為核心,幫助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適合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學生。
點擊這里查看購買,越早購買,優惠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