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艦計劃,被視為人類移民火星的重要組成
2025年3月6日,馬斯克的星艦火箭進行了第8次試飛,雖然失敗,不過卻也驗證了其迭代方向,讓馬斯克離他的火星移民夢想又進了一步,這個致力于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的科技狂人曾說過:“如果我們成為多行星物種,我們的文明將持續數百萬年,如果沒有,也許只有幾百年。”
馬科斯認為,人類必須盡快成為多星球物種,才能避免滅絕危機。但迄今為止,馬斯克的計劃還只是一個帶有科幻色彩的夢想,不可預測的困難還很多,那么,人類究竟能不能成為星際文明?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會遇見外星文明呢?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本科幻小說《太空之城·反擊》,講述的是未來人類探索宇宙,然后遇到各種危機的故事。
人類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建立月面基地
小說的故事線在700年后,人類科技迅猛發展,對宇宙的探索也隨之加深,人們在月球、火星、土衛6上建立了基地,儼然成為了馬斯克口中所說的多星球物種。
同時,在空間探測裝備方面,人們摒棄了傳統的化學推進方式,研發出了可以穿越蟲洞的無人探測器,它使用的能源是反物質,利用正反物質發生湮滅產生的巨大能量,將飛船加速到光速,然后在前方形成一個蟲洞,這個時候無人探測器就可以鉆進去,瞬間到達數十乃至數百光年外。
通過這款裝備,人類不斷擴展著星圖,但危機也隨之出現,人類發現了一些外星文明,小說中主要講述了兩個高等文明,一個是星際聯盟,他們的文明等級僅比地球高一級,但科技水平的差距卻是天壤之別,在人類還在使用反物質的時候,他們已經能夠利用暗物質作為飛船動力來源。
《太空之城》中,星際聯盟的攻擊讓地球遭受重挫
不過,這是一個崇尚武力的文明,他們在發現地球文明后,隨即產生了毀滅之心。緊接著,星際聯盟就對地球發動了慘絕人寰的入侵,人類也被迫進行反擊,一場史無前例的星際大戰便由此展開。
在這本書中,除了星際聯盟,還有另外一個文明——太空之城,該文明的發達程度遠在星際聯盟之上,他們的飛船已經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并且,太空之城文明還可以任意操控星球的位置,掌控普通文明的生死,此外,他們甚至還可以輕松地創造出一個文明。
在文明發展與擴張的過程中,資源是重中之重
從《太空之城·反擊》中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個星際文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來說,隨著科技的發展,文明對資源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這時向外擴張就成為了剛需,但這樣一來,遇見高等文明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人類成為星際文明不難,難的是如何生存下去。
其實,小說中所描述的星際聯盟和太空之城并不是單一的文明,而是由眾多不同的文明組成的一個聯盟組織,因為當文明達到一個高度時,就會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戰爭,所以為了避免無休止的擴張和戰爭,也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一些文明便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聯盟性質的組織。
人類正在逐步走入太空,《太空之城》給出了很多有效預演
現在回過頭來看馬斯克的擔憂,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類要想持續發展,就不能只窩在地球,只有沖向更廣闊的太空,人類文明才會經久不息,但碰見外星文明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畢竟宇宙這么大,要是只有人類難免有點說不過去,如果說人類遇到了高等文明,我們又應該怎么辦呢?
這個問題在《太空之城·反擊》中也有所展現,在這本小說中你可以看到,人類如何與比自己高級的星際聯盟對戰,又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戰略戰術,獲得戰場上的局部勝利。這本小說,可以說是星際大戰的模版,在武器運用,戰略戰術等戰爭場景上的描述堪稱一絕。在這個科幻小說同質化嚴重的時代,《太空之城·反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有很多新奇的觀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