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土一丘 文/火云
獨插黃花鬢上頭,清明風雨野人舟。
王侯螻蟻應何在,青草萋萋土一丘。
開篇 “獨插黃花鬢上頭,清明風雨野人舟”,勾勒出一幅孤清而又充滿詩意的畫面。在風雨交加的清明時節,一位身處江湖的 “野人”(可理解為遠離塵世喧囂、歸隱或漂泊之人),獨自將黃花插于鬢發之上 。清明本就是緬懷逝者、寄托哀思的特殊時刻,風雨的渲染,更添幾分凄涼與傷感。
“獨” 字凸顯出人物的孤獨寂寥,而 “插黃花” 這一行為,既是對傳統習俗的遵循,又仿佛是在以一種浪漫而倔強的姿態,與這清冷的世界對話,在孤獨中堅守著內心的一份純凈與對生命的尊重。“野人舟” 則進一步點明了人物漂泊無依的狀態,在風雨飄搖的江面上,一葉孤舟,恰似人物在命運洪流中沉浮的寫照。
后兩句 “王侯螻蟻應何在,青草萋萋土一丘”,詩意陡然升華,從個人的孤獨與對節令的感懷,轉向對歷史和生命的宏觀思索。曾經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王侯將相,與微不足道、朝生暮死的螻蟻,在時間的長河面前,最終的歸宿竟毫無二致。無論生前如何輝煌或是渺小,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只留下那長滿青草的一座孤墳。
“青草萋萋” 描繪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與消逝的生命形成鮮明對比,更突出了生命的短暫與無常。“土一丘” 三個字簡潔有力,卻如重錘般敲擊著讀者的心靈,將所有的富貴、權勢、榮耀都化為烏有,只剩這一抔黃土,任人憑吊。
整首詩通過清明這一特殊場景的描繪,借古喻今,以小見大,抒發了詩人對生命平等、世事無常的感慨。它提醒著人們,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云煙,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一切都將歸于塵土,引導我們珍惜當下,看淡得失,以更加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
七絕.春光好 文/火云
日暖墟煙燕子回,人行柳陌間青梅。
浮生偷得春光好,自向酒旗賒一杯。
“日暖墟煙燕子回”,起句便為全詩奠定了溫暖明媚的基調。春日暖陽高懸,柔和的光線傾灑而下,給世間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金邊。村落中,裊裊炊煙緩緩升起,與溫暖的日光相互交融,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生活氣息。“燕子回” 則是春天到來的鮮明信號,這些靈動的小精靈,歷經長途遷徙,回到舊巢,它們的歸來,讓整個畫面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仿佛在宣告著春天的盛大回歸。
“人行柳陌間青梅”,進一步描繪了春日的美好景致。人們漫步在兩旁垂柳依依的田間小路上,柳枝隨風輕舞,如絲如縷,似在與人嬉戲。而路旁的青梅樹,青澀的果實掛滿枝頭,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行” 與 “間” 兩個動詞,生動地展現了人們悠然自得的狀態,全身心地沉浸在這春日的美景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享受著這份愜意與美好。
前兩句通過對春日景色的細致刻畫,已將春光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后兩句 “浮生偷得春光好,自向酒旗賒一杯” 則筆鋒一轉,由景及人,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在這紛擾忙碌的世間,能偷得一段閑暇時光,邂逅如此美好的春光,實在是難得的幸事。
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地走向那酒旗飄揚之處,賒來一杯美酒。這一杯酒,既是對春光的贊美與陶醉,也是對忙碌人生的一次短暫逃離。在這片刻的閑適里,詩人拋開一切煩惱與紛擾,盡情享受著當下的美好,讓心靈得到了片刻的休憩與滋養。
整首詩將春日的美景與詩人的閑適心境完美融合。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捕捉到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美好瞬間,讓我們在欣賞春光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閑適的向往。它提醒著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匆忙的腳步,去發現身邊的美好,偷得浮生半日閑,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