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烏戰爭和俄羅斯關系緊張,五個俄羅斯鄰國—包括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芬蘭和波蘭,“接近”達成一項防御性協議——退出“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又稱“渥太華禁雷公約”。據分析,一旦退出后,這些國家準備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地帶密集布雷。
周四,立陶宛國防部長薩卡利埃內對媒體表示,“我們認為我們非常接近達成這一協議。”她表示,與俄羅斯有著共同邊界線的波蘭、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及芬蘭在進行了緊張而密集的協商后,將達致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的戰略協議。
同日稍早,國際紅十字會對歐洲重新武裝表示“非常擔憂”,尤其對立陶宛宣布退出國際禁止使用集束炸彈條約以及歐洲五國正在協商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非常擔憂。
國際紅十字會稱,一些國家可能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尤其對眾多平民,甚至對準備退出條約的國家本身。
不過,以上五個國家聲稱,自從俄烏戰爭以來,對其本國有朝一日遭到俄羅斯的“侵略”非常擔憂,并早已向外界通報,準備共同就是否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進行協商。
聯合國派遣人員在排雷
渥太華條約,正式名稱為《關于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地雷的公約》,旨在消除反步兵地雷。截至2022年8月,已有164個國家批準或加入條約。一些軍事大國是地雷制造商,但不是條約的締約國。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其它非簽署國有印度和巴基斯坦。
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因地雷而失去生命,其中不乏平民和兒童。
被地雷傷害的無辜平民
中國雖未加入《渥太華禁雷公約》,但贊賞公約體現的人道主義精神,認同公約的宗旨和目標。中國多次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公約締約國年會,近年來一直在聯大一委對“《渥太華禁雷公約》的執行”決議投贊成票,充分表明中國肯定和重視公約的重要作用。中國還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途徑,積極參加國際掃雷合作與援助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