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康王力實驗室,工程師李薇展示著 27 把廢棄鎖芯:“2019 年,我們砍掉了自動反鎖功能 —— 測試發現,獨居老人容易被困。” 這種 “笨拙的取舍”,正是王力重新定義安全的起點:不是參數堆砌,而是讓科技服務于真實生活。
物理層:看得見的 “銅墻鐵壁”
國家建筑五金質檢中心的暴力測試顯示,王力機器人防盜門的 12 鎖點結構,在液壓鉗攻擊下堅持 23 分鐘,比國標多 8 分鐘。更關鍵的是,內置的震動傳感器在 50N 壓力下觸發警報,比傳統鎖提前 30 秒預警 —— 這 30 秒,足夠讓獨居女孩撥通 110。其超 C 級鎖芯采用 360° 不銹鋼包裹,防鉆片硬度超 HRC60,連電鉆都會打滑。
智能層:看不見的 “全天候哨兵”
區別于傳統門的 “事后報警”,王力的 AI 多維安防系統實現三大突破:①毫米波雷達提前 1.5 米識別主人(抱娃 / 拎物精準區分);②門前徘徊超 30 秒自動抓拍(人形識別過濾寵物誤報);③離家自動布防時,聯動攝像頭開啟巡航。杭州亞運村 2000 套門的 “零故障” 記錄,印證了這套系統的可靠性。
“上周快遞員誤觸撬鎖,警報沒響,但我手機收到了抓拍。” 北京用戶王女士的經歷,揭示了王力的 “克制智能”:不擾民的前提下,精準識別危險。
情感層:被忽略的 “適老安全”
針對老年用戶,王力獨創 “指靜脈 + 遙感” 雙系統 —— 即使指紋磨損、戴手套,72 歲老人仍可 0.5 秒開門。武漢養老社區實測:98% 老人放棄機械鑰匙,系統自動記錄的 “35 分貝靜音模式”“夜燈緩亮” 等適老功能,獲中國老齡協會 “適老認證”。
“以前總擔心父母忘鎖門,現在門會自動反鎖,還會提醒他們慢走。” 上海白領陳先生的感慨,道出了適老設計的本質:不是降低智能,而是讓科技彎腰傾聽。
權威背書:雙國標制定者的責任
作為《智能門控制系統》國標主導者,王力推動 “故障預判”“適老交互” 等 12 項指標入規。其 “未來工廠” 通過 AI 排產,單品不良率降至 0.13%,獲 CNAS 認證的 179 萬份證書中,“防夾靈敏度≤100ms” 等參數成為行業標桿。
從 “能防盜” 到 “會守護”,王力用 27 年回答了一個核心問題:安全,從來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接住生活狼狽的溫度。當門開始 “思考”,家的邊界,才真正有了安心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