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軸線》第四季以音樂為媒,獻禮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以“為中軸放歌,頌文明互鑒”為主題,邀請中外歌手踏上音樂探尋之旅。如今,節(jié)目已走過半程,留下了眾多精彩舞臺。今晚,由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北京市文物局聯(lián)合出品,京能集團、金隅集團特約贊助播出的大型文化音樂真人秀《最美中軸線》驚喜推出第四季精編特輯第一期,讓我們在歌聲中再次走進北京中軸線,從“我們從中軸線獲得”這一獨特視角,去聆聽中軸線如何用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贈予我們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北京中軸線是歷史的饋贈,它以磚瓦為紙、歲月為墨,書寫著文明的永恒命題。在深入北京中軸線的采風之旅中,它宛如一座取之不盡的靈感寶庫,給予了歌手們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心靈觸動。
鼓樓之下,孫楠以一曲《無名的人》唱響市井生活的溫度。熙攘人群,煙火人間,是北京中軸線給予他的安全感與充實感,這條軸線的井然有序,恰是無數(shù)無名者以堅守織就的溫暖經(jīng)緯,教會我們懂得平凡中的堅守,贈予我們守護生活的堅定信念。
中軸線承載著龔琳娜在北京求學唱歌的青澀歲月,而當她看到正乙祠戲樓百年戲臺在光影科技中煥發(fā)新的活力,昆曲水袖在創(chuàng)新演繹中展現(xiàn)別樣風采。這場沉浸式學習讓龔琳娜對中軸文化有了全新認知。在地壇公園,龔琳娜以一曲《忘憂調(diào)》蕩開時空漣漪,將元代白樸詞作譜入當代旋律,讓詩詞在千年后依然能開出新花。
地壇不僅是祈福傳統(tǒng)的承載地,亦是充滿生命力量的精神家園,龔琳娜與迪瑪希和蔣萌對話,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于是選擇《鳳皇》《黑云雀》兩首歌曲和鳴,鳳凰浴火的壯美與云雀凌空的自由,交織成中軸線破舊立新的時代強音。北京中軸線贈予我們的,是擁抱新生的勇氣。
在金隅金臺·共享際文創(chuàng)園,雅MIYAVI以一曲《Under The Same Sky》傳遞他對中軸線的獨特感悟,先農(nóng)壇中天宮藻井的星辰帶來的感動,郵局中跨越時空不變的溫情,都化作了歌曲中真摯的祝愿,在同一片天空下,無論身處何方,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能彼此連接。北京中軸線,作為一條無形的情感紐帶,贈予我們牽掛的溫情。
奧森濕地內(nèi),候鳥振翅高飛,猛禽救助中心中,受傷的游隼重歸蒼穹,勾連起杭蓋樂隊《鴻雁》的蒼茫與Otyken樂隊《My Wing》的野性。而在劉小島家共同包餃子的溫暖記憶,則是杭蓋樂隊《輪回》一曲的靈感之源,訴說著北京中軸線的包容開放的胸懷。在這條軸線上,生態(tài)守護者的掌心托起生命的重量,團圓的情誼牽動不同民族人的內(nèi)心。北京中軸線,以文明互鑒的豐滿羽翼,贈予我們對飛翔的向往。
北京中軸線,是一條鐫刻文明基因的脊梁,更是一座滋養(yǎng)心靈的豐碑。它以千年積淀的文化力量,賦予我們守護的信念、新生的勇氣、飛翔的向往、青春的激情與熱愛的溫度。鎖定本周六21:03《最美中軸線》,在精編特輯中穿越五期華章,在音符間感受中軸線如何以文明之力,滋養(yǎng)每一顆追尋美好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