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小學課本上這句話,讓人很早就知道了廣西。與桂林對角線地處桂西南的崇左,也具有典型的廣西式喀斯特地貌,有著絲毫不遜色的水墨風光。
所謂“北有漓江,南有左江”,徐霞客逆“左江”而上,親歷崇左宛如仙境般的旖旎風光,不由發出如此感嘆。
去崇左,都是奔著它的風光,有亞洲第一跨國“德天瀑布”;左江“花山巖畫”規模世界之最;鎮南雄關憑祥“友誼關”;還有陶淵明都想去的“明仕田園”。
在一個吃貨眼里,崇左是一座“含糖量”極高的城市。
這兒擁有得天獨厚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晝夜溫差顯著,一半人都在種甘蔗,被譽為“中國糖都”。在這塊金字招牌下,這兒的糖水更加“甜津津”了。
初來此地,從崇左南高鐵站到酒店,一路上行人甚少。網上資料顯示,崇左下轄一個市區,五個縣,代管一個縣,但常住人口才兩百來萬,確實算得上人煙稀少了。
在新區,當地人說“彩虹街”一帶頗有煙火氣。
那幾日小雨淅瀝,彩虹街一帶雖商鋪通明,但人氣確實不夠旺盛。路上行人罕見,問當地人,說太平古城一帶是老城區,那邊人會多一些。
新城區的友誼大道與新城路交界處有一家“鴻來粥店”,做砂鍋粥和炒菜的,看上去評價頗佳。小炒有兩廣韻味,粥品兼具海鮮與肉類。
大排檔式的飯店,人氣挺旺,不過味道做得中規中矩。
爆炒豬隔山,隔山煸的比較干;香煎大黃魚,略加食鹽煎出了原味;一份青菜瘦肉粥,喝起來甚是清爽。崇左離海較近,來個海鮮粥也是當地特色。
廣西一帶也盛產荔枝,荔枝木烤雞乃是廣西一大特色。幾乎每個廣西城市都有拿得出手的荔枝木烤雞,崇左也不例外。
雞一定要現殺現烤,這樣肉質鮮嫩如水。在荔枝木的燒烤下,皮脆肉香。
燒臘和白切,乃日常美食。米粉與白切雞組成了崇左美味的雞肉粉。
雞肉粉的湯底是用精選土雞熬制,香而不膩。米粉得用當地的水制作,潔白順滑爽口。白切的雞肉清香淡雅,“雞有雞味”不光是廣州對雞的“至高要求”,同樣也是廣西人的信仰。
彩虹街對面,大新酸嘢攤,新鮮現切的水果和泡制的水果蔬菜,構成了“酸嘢世界”。
大新酸嘢以其豐富種類和獨特酸香,讓每一位美女駐足于此,不吃上一碗不想繼續前行。
難怪廣西有句話:“英雄難過美人關,美女難過酸嘢攤”。
春季多雨,雖連日小雨,但是太平古城還是得去看看。
沿著友誼大道一路向北,就到了太平古城。
古城新建,城門建的很氣派,上書朝陽門,后來我才知道,舊的朝陽門在他處。
并非周末,疊加陰雨。雨中漫步古城,享受包場的絲滑。城內建筑古香古色,但建的比較新。待游客比較多的時候,才能彰顯滿城煙火。
風雨橋是南方的特色橋梁,既能避風又能躲雨。
后面兩根大煙囪看上去很突兀,實際是糖廠的煙囪。
我真正想去的地方,其實是在左江邊上的“太平府故城”。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的太平府故城,內置城門五個,現存朝陽門、安遠門、鎮邊門三個城門和一千多米的城墻。
城門已然斑駁,青石板路雖鋪得歪歪斜斜,看上去卻是锃亮,歲月磨礪下,周圍的老房子亦在訴說上百年的滄桑。
太平府故城附近有一條太平路,江北菜市場就在附近。
這座煙火氣最濃的地方,附近有一些小吃店,倒是值得一去。
市場牌坊一側有一家做傳統“果子”的店,用的是傳統工藝的“本地黃糖”,做出來的“玉米果子”和“沾米果子”特別香甜,有小時候的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