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基于《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的勞動力調查數據,我們分享了就業時間隨年份、年齡和行業的變化情況。
數據顯示,每周工作48小時以上的勞動者,在2022年度達到了驚人的44%。
區分體制的話,歸屬體制內的教育、衛生和公共管理行業,以及歸屬體制外的制造業、建筑業等,能夠享受40小時工作制的比例,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
想了解更詳細的信息,你可以購買一份《人口與就業年鑒》,里面有非常詳細的與就業相關的調查數據。
從口號上講,我們說男女是平等的。但從實際的工作情況來看,男女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體力勞動比較密集的行業,女性就業比例就明顯要低很多,再比如工作時間需要三四班倒的行業,從業者大多也是男性。
在同一行業的工作時間上,男女是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呢?這一篇,我們提取《人口與就業年鑒》中,區別行業、性別的就業人員工作時間構成數據,來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從我們選取的就業人數較多的9個行業來看,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女性工作時間少于40小時的比例,均要高于男性。
尤其是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這個行業,大約27%的男性,一周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下,女性則達到40%,差異達到13%。
金融、教育、衛生社會和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可以簡單理解為公務員)這四大體制內的行業,男女能夠享受40小時以下工作時間的比例,相差倒不是很大。
平均下來,在40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里,男性公務員比女性多7%,在衛生社會領域,這一比重只高2%。
但如果是每周工作48小時以上的比重,男性公務員為29.6%,女性為22.8%,相差接近7個百分點,即男性公務員加班的概率更高。
同為體制內,衛生社會領域每周工作48小時以上的比例,要明顯高于教育、金融和公務員。
在衛生社會領域作的男性,有41.7%的勞動者,每周要工作48小時以上;同一工作時間的女性則為36.5%。
即便如此,體制內的工作時間,仍然遠小于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住宿餐飲業。這四大行業里,有超過一半的男性,每周要上48小時以上。
以上信息發生在2022年度,或許在全民呼吁888工作制的2025年,我們能夠看到:有更多的行業,有更多的勞動者,每周工作時間能夠少于48小時。
至于實現40小時的目標,從當前的數據看,那將是未來很遙遠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