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工業垃圾如何變成“貼身炸彈”?
央視3·15晚會曝光山東濟寧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黑色產業鏈:這家以“廢品回收”為幌子的企業,從正規衛生巾、紙尿褲廠商低價收購本應銷毀的殘次品,人工挑揀“二等品”翻新售賣,剩余廢料再加工成回收料賣給其他工廠。記者暗訪畫面中,麥酷酷、自由點、蘇菲等知名品牌的殘次品散落一地,工人徒手分揀,現場臟亂堪比垃圾場。更諷刺的是,涉事公司注冊資本僅1萬元,參保人數為0,卻能將工業垃圾以260元/噸低價買入,倒手賣出7800元/噸的天價暴利。
官方處理進展:查封、抓人、全省整頓
- 查封與控制:濟寧市聯合調查組連夜查封涉事企業,控制法定代表人劉成乾。其名下關聯公司梁山佳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主營衛生巾回收)也被起底,疑似長期從事違規業務。
- 全省整治:山東省工作組介入,全市啟動衛生巾、紙尿褲專項排查,誓言“全面打擊違法行為”。但網友質疑:為何非要等央視曝光才行動?
- 追責難點:涉事企業自稱“打通內部關系”,暗示品牌方有“內鬼”倒賣殘次品。若查實,品牌聲明中的“嚴格銷毀流程”將淪為笑話。
品牌回應:道歉、報案、撇清關系,但疑點重重
- 自由點:連夜聲明“成立調查組并報案”,卻被深交所火速發函質問:殘次品處置是否有漏洞?是否與涉事企業有關聯?
- 蘇菲:稱涉事包裝“2022年已停用”,但未解釋為何殘次品會流入黑市。網友反問:停產包裝的廢料為何未被銷毀?
棉時代、Babycare:堅稱“無合作”,但央視畫面中其產品赫然在列。Babycare辯稱“可能是仿冒”,被批“甩鍋消費者鑒別力”。
- 護舒寶、七度空間:緊急澄清“未涉事”,卻被質疑借機營銷“踩同行”。
行業痛點:監管形同虛設,黑產鏈為何屢禁不止?
- 標準漏洞:國標明確禁止使用回收料,但對殘次品流向缺乏追蹤機制。涉事企業利用“廢品回收”資質鉆空子,將工業垃圾洗白為“二等品”。
- 利益共謀:品牌方為降低成本,可能默許代工廠或員工倒賣殘次品。劉成乾一句“所有上市公司都和我掛鉤”,撕開行業潛規則。
- 歷史重演:2024年衛生巾行業已因“虛標長度”“pH值超標”等問題多次“塌房”,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企業對女性健康的漠視。
網友怒評:直播間淪陷,信任崩塌
- 直播間:自由點、蘇菲等品牌直播間遭網友刷屏“退貨”,部分直播間緊急關閉。
- 神評論:“原來我們買的衛生巾,可能是別人用剩的邊角料?”“雷軍,救救衛生巾行業吧!”(小米評論區被刷屏求跨界)。
- 消費者行動:多地網友發起“曬檢測報告”活動,要求品牌公開殘次品銷毀記錄,否則集體訴訟。
新假設:黑產網絡可能遠超想象
若涉事企業能長期運作未被發現,是否意味著:
- 地域性產業:梁山縣或有更多“希希紙制品”潛伏,形成回收、翻新、銷售一條龍?
- 跨品牌勾結:涉事品牌是否共用代工廠,導致殘次品管理混亂?
- 線上灰色渠道:翻新產品可能通過拼多多、微商等監管薄弱平臺流通,消費者如何辨別?
結語:要“銷毀”的不只是殘次品,更是行業的僥幸心理
女性的身體不是殘次品的回收站,健康更容不得“二次加工”。官方通報只是第一步,若不能從源頭堵住品牌方與黑產鏈的利益輸送,嚴懲每一個環節的“幫兇”,下一次“塌房”只會來得更快。畢竟,當利潤高達3000%,資本連絞死自己的繩子都敢賣——馬克思的預言,在衛生巾行業再次應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