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故宮懷人堂一片喜氣,鼓掌聲連綿不絕。17時準點,主持人余心清宣布共和國元帥和將軍授銜典禮正式開始。首先,由毛主席為元帥們授銜。接著,由周總理為將軍們授銜。最后,由彭老總為校官們授銜。被授銜的軍官們都是為抗戰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貢獻的。
在一片歡呼喝彩聲中,現場觀眾心中不禁想到那些在戰場上獻出了生命而無法來到現場的將士們,尤其是那些軍事天才和高級軍官,比如葉挺和左權。葉挺是獨立團的團長,也是開國元帥陳毅元帥的前輩,左權是我國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士。
觀眾們看著臺上帥將的授銜儀式,不禁猜測,他們若在的話,應該也會被列入開國十大元帥之一,參加授銜儀式吧。那么左權和葉挺究竟夠不夠資格呢?除了葉、左二人,我軍還有哪些因為過早犧牲而無法被授銜的將士呢?
令人惋惜的左權
1905年,在湖南省的一個貧困農村,一代將才左權出生了。他家境一般,又在一歲多時經歷旱災,父親在災中去世,家庭條件驟降,一家人開始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幸得在8歲時,私塾先生覺得左權的天賦不錯,免費當起了左權的啟蒙老師,甚至出錢讓左權讀小學。
左權知道讀書機會來之不易,更加刻苦學習,考進了縣里最好的中學。當左權學習到馬克思主義時,他被這些進步思想深深吸引,當下就決定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1923年,廣州爆發革命,左權懷揣著改造社會的理想棄筆從戎,去往廣州參加革命。1924年考入陸軍講武學校,半年后轉入黃埔軍校學習。1925年1月,左權在陳賡的介紹和引薦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學生軍軍中擔任教導團排長、連長等職務。之后在平定滇、桂、鄂、粵軍閥等戰斗中屢立戰功。
同年,因為出色的天賦和能力獲得蘇聯留學資格,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軍事理論。192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伏龍芝軍事學院繼續進修。
左權是名校畢業生,又曾出國深造過,是我軍中的高學歷選手,所以軍總部對他期望很高。他一留學回來就直接被任命為紅軍軍官學校的教育長,之后還擔任過軍長、參謀長等,犧牲前擔任的最高職務是軍團參謀長,他的軍旅生涯都是擔任高級職務。
在當時的八路軍總部,左權幾乎是包攬軍隊事務,除非事情特別重大,需要特別請示朱總和彭總,可見其能力優越。后來他也在大渡河之戰和百團大戰中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干。可惜1942年左權在掩護八路軍主力軍轉移時,不幸被炮彈波及,當場犧牲。
左權學歷高,軍事天賦高,在軍總部也擔任各種重要職位,可以想象,若沒有犧牲,憑借其過硬的帶兵打仗本領和優秀的戰績,極有可能被評為十大元帥。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葉挺
說到葉挺,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葉挺獨立團了。1925年,由共產黨自己出錢建立了一個團,選取部分軍校畢業的黨員擔任34團的軍官,由葉挺擔任團長。
葉挺帶領獨立團當起“北伐先鋒團”,在諸多北伐硬戰和惡戰中率先出戰,戰功顯赫,于是人們紛紛稱他們為“鐵軍”。不過,說起葉挺的個人事跡知道的人大概不多,一方面他犧牲得早,另一方面,他軍旅生涯中有大量時間是在國外和國民黨的監獄中度過的。
1896年,葉挺在廣東歸善縣出生,父母希望他能讀書光宗耀祖,所以給他起名叫葉為詢。葉挺也謹遵父母的教誨,一直都刻苦努力學習。書生的葉挺會參軍也是一場意外。1911年,葉挺要去外地求學,他的啟蒙老師覺得葉為詢這個名字過于書生氣,于是為他起了個剛勁有力的新名字叫做葉挺,希望他能如竹子一般挺拔生長。
葉挺確實沒有辜負老師的殷切期望,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路都努力考進最好的軍事學校,他的學習生涯正如他的名字一般野蠻向上、挺拔生長。
1919年,葉挺加入粵軍。1922年,陳炯明攻擊國民黨總統府,當時葉挺正擔任警衛團營長,他率軍應戰掩護中山先生脫險。中山先生因此對葉挺刮目相看,特地送他去蘇聯留學,培養他的軍事才能。在蘇聯,葉挺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于1924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北伐戰爭中,葉挺領導的獨立團屢次攻破直系軍閥孫傳芳的部隊,葉挺也被提拔為師長。可是好景不長,國共分裂讓葉挺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自己曾是國民黨軍隊成員,另一方面自己現在已經加入共產黨了。兩難抉擇下,葉挺選擇為共產主義奮斗。
1927年,葉挺帶軍發動南昌起義,證明自己的信仰和決心。可惜大家并不認可他,反而把南昌起義的失敗歸咎于他,心灰意冷的他主動卸下軍權,遠走蘇聯。然而,國內的同志仍然在蘇聯同胞面前詆毀他,他失望地宣布退出中國共產黨。之后葉挺在歐洲一邊打零工生活,一邊學習軍事理論。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挺知道自己為國效力的時候到了。
1937年,葉挺回國參與改編紅軍游擊隊,次年一月,部隊正式改編為新四軍,葉挺擔任首任軍長。在任期間,他四處奔走為抗戰募集物資,動員身邊人加入新四軍,可謂是俯首甘為孺子牛啊。
可惜國共合作只是曇花一現。1941年,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7000多新四軍壯烈犧牲,葉挺談判被扣押。國民黨一直威逼利誘葉挺加入國民黨,但是葉挺深知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新中國,一直堅持不倒戈,就這樣被監禁了五年多,直到抗戰結束才被我黨營救。出獄后,葉挺連忙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獲準入黨。
就在葉挺準備大展拳腳為新中國建設而奮斗時,命運再次和他開了個玩笑。1946年4月8日,葉挺在前往延安的途中飛機墜落,隨行的家人也一同遇難。
一代鐵軍將領還未來得及登場就這樣隕落了。葉挺的軍事才能不用說了,從他擔任首任新四軍軍長就能看出能力很強。他在軍中地位也不低,陳毅元帥是他的繼承者。如果沒有意外,憑借其過硬的帶軍打仗本領,很有可能被評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葉挺麾下曾經的大將------盧德銘
1905年,盧德銘出生于四川宜賓,他的家境不錯,父親也是知識分子,他接受了最先進的教育,大量閱讀了進步刊物,接觸到許多新思想。他覺得在動蕩的社會里只有槍才能拯救時局,于是盧德銘就產生了參軍的想法。
1924年,他看到軍校招生,連忙來到廣州報考,可惜他晚了一步,錯過了招生時間。李筱亭覺得盧德銘是個人才,幫他寫了一封推薦信,他因此獲得了中山先生親自面試的機會,憑借突出的學習能力被破格錄取。
1925年,在東征的學生軍中,盧德銘被任命為偵探長,率領60名學生參戰。他多次深入陳炯明軍隊,搜集了大量兵火相關的情報。因為成績優秀,戰績出色,甚至軍校想讓他畢業后留校任教。
但是,盧德銘1925年底加入了共產黨,隨后加入葉挺獨立團參與秋收起義,并被任命為起義總指揮。但是攻打長沙時由于與敵方力量懸殊,毛主席當即決定放棄長沙,全軍撤退。撤軍過程中,盧德銘收到毛主席前往山區建立根據地的命令,隨即帶領軍隊前往井岡山。
途經蘆溪時被埋伏軍閥夾擊,后衛第3團損失慘重,盧德銘連忙帶兵營救。將第3團救出來之后,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盧德銘又挺身而出阻擊敵人。最終大部隊成功撤離了,可是盧德銘中彈犧牲了。
盧德銘文武兼備,是黨內不可多得的將才。他犧牲時只有22歲,雖然年輕,但是能獨當一面領導秋收起義,可見其不是等閑之輩。若是沒有犧牲,不說被評為元帥,被評為開國十大將軍絕對是十拿九穩的事。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除了三位將領,我軍還有許許多多將士犧牲在革命戰場,甚至很多還不滿20歲。是他們憑著理想信念參加革命事業,是他們在戰場上揮灑熱血,是他們在槍炮下舍身就義,才換來我們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們要銘記諸位先烈們。
同時我們要加強自身道德文化修養,學習并傳承先烈不屈不撓、堅定不移、頑強拼搏、不畏犧牲的精神,為建設社會、建設中國貢獻我們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