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14日,國民黨上將胡宗南正躺在自家的床上休息,他的妻子葉霞翟坐在一旁看書。
突然,胡宗南猛地起身,單舉著左臂,然后發出刺耳的尖叫聲。
收到驚嚇的妻子立刻丟下手里的東西,去叫人來查看丈夫的情況。
很快,妻子帶著兒子和幾名家庭醫生趕到了胡宗南身邊。
但是由于胡宗南的行為太過于怪異,幾名醫生費了好大力氣才走上前給他檢查。
然而,醫生摸了摸胡宗南的脈搏,對著他的妻兒搖了搖頭說道:“胡夫人,節哀順變。”
聽到這個消息的葉霞翟差點暈了過去,幸好一旁的兒子眼疾手快扶住了她,并對她安慰道:“母親,父親如今走了,或許是實現了他自己的愿望。他之前常常恨自己為什么沒有早點死。”
那么,胡宗南的兒子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他又為何會在臨死前做出如此怪異的行為?
風光一時的“西北王”
1896年,胡宗南出生在浙江省鎮海縣的一個藥鋪掌柜的家里,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
胡宗南從小就天資聰穎,什么東西都是一學就會,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也是非常的優異,可以說是人生經歷基本上都是順風順水中度過。
隨著胡宗南一天天長大,他也受到了革命浪潮的影響,于是在1924年,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然而因為胡宗南的身高沒有達到1米6的標準,因此在體格檢查時,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被淘汰掉的胡宗南,一想到自己千里迢迢來到廣州,想要報考自己向往已久的革命軍校,現在居然因為身高原因落空了。
一時間,悲從中來,胡宗南跑到操場的一角失聲痛哭起來。
在哭完之后,他便來到體檢處詢問,為什么不讓自己報考黃埔軍校。
巧的是,胡宗南的質問引起了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的注意,并且特許胡宗南參加考試。
有了廖仲愷的特許,胡宗南在這年的4月份成功進入了黃埔軍校。
與此同時,胡宗南還在這里認識了同為老鄉的蔣介石。
蔣介石一向喜歡重用跟自己同鄉的人,親信當中也大多都是浙江人,而胡宗南正是這些親信當中的佼佼者。
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后,胡宗南便一直跟著蔣介石東征西戰。
1925年2月,胡宗南被調往機槍連擔任中尉排長的職位,并在之后的棉湖戰役當中,更是憑著一把機槍救下了蔣介石。
當時胡宗南手持一把機槍,瘋狂地向敵人掃射,一副矮小的身材卻透露出一股勇冠三軍的氣概。
棉湖戰役結束后,蔣介石便讓胡宗南擔任了上尉排長的職位,并對他寄予厚望,讓他成為了自己的親信。
次年,胡宗南又參加了北伐戰爭,擔任國軍第一師團長的職位。
同年10月份,胡宗南在南昌城郊地區巧用火攻計,以少勝多,將孫傳芳1個師的精銳部隊打得潰不成軍,并且還俘獲軍長李彥春等人。
蔣介石得知這個消息后,對他的能力大加贊賞,同時在心中也對他更加的信任。
隨后在蔣桂戰爭當中,胡宗南又率軍幫助蔣介石警戒武漢,讓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部隊無機可乘。
在這之后,胡宗南開始建立自己的軍事體系,并且還形成了黃埔系的“少壯派集團”。
同時,胡宗南還把自己的結拜兄弟戴笠,推薦給蔣介石。
1927年3月,北伐軍隊相繼攻下了上海和南京,中國的政治局勢也因此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集團,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矛盾沖突,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隨后,蔣介石又將胡宗南所在的第一軍作為自己監視和鎮壓異己軍的重要軍事力量。
到了1932年,蔣介石又命令胡宗南帶領幾十萬大軍前去“圍剿”紅軍。
得到命令后的胡宗南立刻帶領自己的大軍,將紅軍的第10師和12師攔截包圍在河口鎮以東地區。
由于雙方兵力懸殊,紅軍在這次戰斗當中傷亡慘重。
隨即,紅4方面軍在休整過后,決定向西北地區突圍。
胡宗南得知這個消息后,又帶領幾十萬大軍前去攔截,并將紅軍攔截在漫川關附近。
紅軍經過幾次拼殺,才順利突破重圍,但最后的傷亡也是非常的大。
胡宗南為蔣介石掃除陣地、鞏固南京國民政府賣力拼搏。而蔣介石也是對他越來越器重。
抗日戰爭爆發之后,蔣介石與中國共產黨達成了一致抗日的協議。
但表里不一的蔣介石,雖然答應了共產黨共同抗日,但在暗地里卻悄悄命令胡宗南一邊抗日,一邊提防著共產黨,時刻準備著將共產黨一網打盡。
1938年10月,武漢和廣州相繼淪陷,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西南和西北地區成為了堅持抗戰的大后方。
西南和西北作為如此重要的戰略部署地區,該由誰來擔任這個軍事重任呢?
這時,蔣介石想到了自己的心腹胡宗南,于是他將第十七軍團擴編成為第三十四軍團,并由胡宗南擔任副總司令和總司令的職權。
在胡宗南前去赴任之際,蔣介石特意給他發去電報。
在電報當中,蔣介石除了希望胡宗南能夠好好守住西北和西南這兩個大后方之外,還讓他在暗中多加注意共產黨的行蹤。
不久后,胡宗南正式上任。雖然名義上設有多個戰區,但軍隊的實權卻是牢牢把握在第三十四集團軍的手里,實力是相當的龐大。
而胡宗南所在的軍隊也在迅速地擴張,成為了蔣介石最為依賴的軍事力量之一,也成為他控制西北地區的重要軍事支柱。
胡宗南也成為了擁有兵力和財力的“西北王”。
擊潰“西北王”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追求獨裁專制的國民黨不顧人民的意愿挑起了內戰,讓中國人民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
胡宗南作為蔣介石的反共先鋒,再次投入了到內戰當中。
這一次,胡宗南表現得非常積極,因為他想要證明自己并不是一個草包,而是有著不俗的軍事能力。
而他之所以會這樣做,完全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所在的軍隊,一直都是戰略預備隊,沒有在戰場上立過什么功勞,與他上將的地位根本就不符合。
因此,不少人在背后都說他是浪得虛名,沒什么實力,全靠著溜須拍馬才混成如今這個地位。
于是,胡宗南向蔣介石提出了“閃擊延安計劃”,想通過占領共產黨的根據地來證明自己的才能,同時取悅蔣介石。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20余萬的精銳部隊向中國共產黨的陜北地區發起進攻。
當時,我軍的主要軍事力量都放在了東北以及山東戰場上,留在延安地區的兵力只有2萬人左右。
由于敵我之間的懸殊太大,中央機關領導人決定主動撤離延安,在北邊與敵人繼續周旋。
3月17日,彭德懷帶領了一支隊伍偽裝成主力部隊的樣子,在胡宗南的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的經過。
胡宗南得知后,真的以為這就是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于是想也不想就帶著自己的主力部隊前去追擊。
原本胡宗南以為這次自己肯定會立下一個大功,可讓他沒想的是,彭德懷早就在青化砭布下了埋伏,只等著他自己跳進來。
等胡宗南的軍隊踏入青化砭時,解放軍對其進攻,成功殲滅了胡宗南的31旅,并俘獲了旅長李紀云。
吃了敗仗的胡宗南氣得直跺腳,發誓一定要把延安給拿下。
于是在兩天之后,胡宗南便率領的大批部隊進入了延安地區。
原本他以為,在進入延安前會跟解放軍之間有一場惡戰,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延安居然是一座空城。
即便是如此,胡宗南還是向蔣介石發電報,說起了之間的戰績。
在電報中,胡宗南寫道,我軍與匪軍激戰七天七夜,終于在3月19日的凌晨將延安拿下,并抓獲了大批俘虜和武器彈藥。
蔣介石信以為真,立刻致電對他進行嘉獎,并命令國民黨的各大報刊大肆宣傳此事。
就在胡宗南為自己的“戰績”洋洋得意時,以彭德懷為首的解放軍,正準備對他發起反擊,奪回根據地延安。
然而等胡宗南帶著軍隊趕到清澗時,發現自己追擊的并不是解放軍的主力部隊。
發覺自己被騙的胡宗南立刻下令向西返回,前往延安的瓦窯堡。
但我軍早已經料到了他的行蹤,并在羊馬河附近布下了埋伏圈。等到胡宗南帶兵趕到時,彭德懷下令反擊。
雙方經過6個小時的交戰,解放軍成功殲滅敵軍4700多人,并且俘虜了135旅的代旅長麥宗禹。
經過兩次的失敗,胡宗南氣得七竅生煙。但面對彭德懷出其不意的打法,他也找不出解決的辦法,只能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發泄一通。
可即便是這樣,胡宗南也是一點記性都不長。
同年5月7日,彭德懷再次使用了同樣的戰術,以少數人代替主力部隊吸引胡宗南的注意。
果不其然,胡宗南在得知后,立即派出大部隊前去追捕。
這次,他說什么都要將共產黨的軍隊全都給消滅。
然而,就在他帶著主力部隊外出的時候,彭德懷趁機攻打他的后勤補給站,蟠龍。
在彭德懷的帶領下,國民黨第167旅6700多人被全殲,旅長李昆鋼當場被捕。
同時,解放軍還繳獲了一大批精銳先進的武器和糧食,切斷了胡宗南的后方軍事補給,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三次敗仗,讓胡宗南氣得火冒三丈,但又想不出什么好對策。
隨后在7月28日,彭德懷帶領西北野戰軍圍攻榆林,經過兩天的激戰,解放軍直逼榆林城下,對國民黨軍隊在陜北地區的駐地形成了包圍之勢。
眼見自己的老巢都要被人捅了,蔣介石下令讓胡宗南整編第一軍、29軍,以最快的速度前去支援榆林。
面對這樣的情況,彭德懷決定采用圍點打援的方法,先撤出榆林主場,向胡宗南所帶領的隊伍發起進攻。
彭德懷以一支小隊假裝要度過黃河,同時派遣主力部隊個榆林的東南方向以及米脂東北地區進行集結。
不出意料,胡宗南再次上當了,他以為解放軍已經要準備逃跑了,于是便下令部隊對其發起瘋狂的追擊。
等到他們到達沙家店時,解放軍對胡宗南的部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經過整整一天的激戰,解放軍殲滅了國民黨第36師6000多人,并且還俘虜了2名敵軍少將。
36師的陣亡扭轉了西北戰局的局勢,也徹底打垮了胡宗南。
在之后的戰役中,胡宗南不僅吃了多次敗仗,還給解放軍“送”來了不少的后勤物資。
接二連三的失敗,讓蔣介石對胡宗南越來越失望。甚至在國民黨內部,還有人認為胡宗南是解放軍派來的臥底,故意輸掉,然后將物資送給解放軍。
而更巧的是,胡宗南身邊的熊向暉被國民黨發現是我軍派去的臥底。得知這個消息的蔣介石,心中也開始懷疑胡宗南究竟是不是我軍派來的臥底。
凄慘晚年
1949年12月10日,就在蔣介石準備前往臺灣的時候,他突然召見了胡宗南,要求他帶兵前往西昌,穩定那里的局勢。
面對這樣的要求,胡宗南面露難色,因為此刻他手里只剩下1000多人,徹徹底底成為了一個孤家寡人。
但蔣介石強硬的要求,胡宗南不得不執行。
到達西昌之后,胡宗南東拼西湊,湊出了一支一萬多人的軍隊。但這些人,怎么能夠打得過英勇的解放軍部隊。
很快,胡宗南的隊伍便被打得潰不成軍。可即便是這樣,胡宗南也依舊在苦苦支撐著。
在這期間,蔣介石不停的給他來電,要求他立即帶領軍隊前往三亞,并且還特意派了一架飛機前去接他。
但是固執己見的胡宗南卻是說什么都不肯去,無論別人怎么勸說,他都不愿意離開西昌。
然而前來接他的人,可不管他愿不愿意,生拉硬拽的將胡宗南給推上了飛機。
胡宗南坐在飛機上,看著遠去的西昌,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徹底守不住了。
事實的確如他所想的那樣,胡宗南一走,他留下的部隊一看領頭人都走了,自己為什么還要在這里拼命,于是便四處逃散。
很快,便被解放軍所殲滅。
胡宗南飛往三亞后,先是在三亞停留了一段時間,隨后又飛往了臺南地區。
想當初坐擁50萬大軍的上將,如今淪落至此,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胡宗南的無法接受。看著無邊無際的大海,他心里產生了自殺的想法。
然而,還沒等胡宗南將自殺的想法付諸行動,國民黨內部就開始對他的彈劾。
臺北政府“監察員”的李夢彪聯合了40多名監察員,對胡宗南開始了彈劾。
他們覺得胡宗南在西北駐守了將近20年,深受蔣介石的信賴,但是他卻接二連三的吃敗仗,給軍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對于李夢彪的指責和彈劾,胡宗南沉默不語,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蔣介石的默許,這些人是沒有膽子敢彈劾自己。
實際上,蔣介石在逃亡臺灣之后,并不想將胡宗南給接過來,尤其是在得知他身邊的熊向暉是潛藏在國民黨多年的特工,對他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但是國軍副參謀長郭寄嶠多次向蔣介石請求,應該將胡宗南給接回來,并且還說道:“國軍將胡宗南堂堂一個上將送給解放軍當俘虜,不僅違反指揮道德,還有可能會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
正是因為郭寄嶠的這番話,蔣介石才同意將胡宗南接來臺灣。
然而到達臺灣后的胡宗南,已經徹底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對于李夢彪等人的彈劾,他也是視而不見。
在這之后,胡宗南遭受了將近十多年的冷遇和冷藏。
并且他也由原來的軍旅生活,轉變成了每天陪太太逛街,打牌。
這對于曾經風光一時的胡宗南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由于長期的壓抑,讓胡宗南的精神開始變得有些不正常。
一次,胡宗南在陪兒子胡為善爬山的時候,他突然快步跑到了山頂上開始大喊大叫。
當時胡為善以為父親瘋了,立刻跑到一邊躲了起來。
后來他將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將胡宗南之前的經歷跟他講述了一遍。
這時,胡為善才知道,父親并沒有瘋,他只是在恨自己為什么沒有早點死在戰場上。如果能夠死在戰場上,也不由在忍受這樣的屈辱。
由于長時間的壓抑生活,胡宗南在1962年2月14日時,突發心臟病去世。
臨死之前,胡宗南單舉著左手,接著尖叫了數聲,隨后便停止了呼吸。
在胡宗南去世后,他的兒子回想起當時的畫面,都還覺得觸目驚心。在他看來,父親的后半生過得實在是太過于壓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