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康生出生在山東諸城的一個書香之家,家境殷實,他原名張宗可,自幼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對書法也頗有造詣,稱得上是年輕有為,他早在1925年就入黨了。
在入黨之前,康生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本地一個大戶陳家的女兒,像這樣的婚姻在當時被稱為“門當戶對”。陳氏在婚后和康生過得還不錯,生育了一兒一女,不過兩人的婚姻并沒有維系多久。
隨著康生離開家鄉追求理想,他和陳氏的婚姻便走到了盡頭,兩人離婚之后子女仍跟隨陳氏一起生活。康生入黨之后在上海工作,認識了同樣在上海工作的女黨員曹軼歐,兩人于1927年結婚。
當時康生在上海從事地下情報工作,擔任過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秘書長等職,在1933年7月被派往蘇聯工,一直到1937年冬回到延安。康生在延安擔任過黨校校長、社會部部長等職。
康生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功底,憑著自身才能他在黨內的地位和職務不斷上升,實際上是康生善于窺測“風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栽贓陷害他人,尤其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后。
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江青一伙位高權重,康生也參與其中,只要是江青想要整治的人,康生就能用各種手段找出材料,誣陷迫害他人,許多老同志都遭受到了江青、康生一伙的迫害。
康生的職務當時不斷得到了提升,一度成為了正國級的干部,走上的人生巔峰。1974年,康生對江青、張春橋一伙的態度出現了反轉,開始主動揭露江青一伙的罪行。原來是毛主席多次批評江青一伙,告誡他們不要搞“四人小宗派”。
于是在1974年12月,康生主動揭發江青、張春橋的歷史問題,當時康生已經患病嚴重,這樣的揭發實際上是在表明態度,康生以此表明自己與江青一伙劃清界限,此舉在當時給康生帶來了好處。
1975年12月16日,77歲的康生病逝,由于他的罪行沒有被揭露,加上他揭發了江青一伙,因此他的葬禮按照其級別規格舉行,屬于國葬,并且在廣場上降半旗,領導人悉數出席了他的葬禮。
康生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這是他死后的哀榮。不過隨著江青一伙被審查,康生的諸多罪行被揭露了出來,就在康生去世僅僅四年之后,1980年,中央決定開除康生的黨籍,撤銷其悼詞,并把他的骨灰移出八寶山。
由于康生已經去世多年,懲處中最具實際作用的就是骨灰移出八寶山。康生的骨灰盒由他的兒子張子石和妻子曹軼歐領走了,張子石并非是康生和曹軼歐所生,而是他和原配陳氏生育的兒子。
在康生位高權重之時,張子石沾光當了官,在1975年當上了杭州第一書記,直到1979年被撤職。被撤職后的張子石帶著康生的骨灰回到了山東諸城老家安葬,此后張子石在老家度過了余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