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么一些老物件,承載著一代人的故事,無聲述說著主人的過往,勾起人們的回憶。今天,就來盤點革命年代那些名人用過的老物件。
毛主席用過的洗臉盆架
這是曾經流傳于西北地區的老物件——家用洗臉盆架。架子上方雕刻著龍首,中間松鶴延年的圖案下面是一小塊鏡子,鏡子下面是一個抽屜,可以放置一些洗漱用品。其精美的外觀就表示不是來自普通家庭。
這是毛主席轉戰陜北時用過的洗臉盆架。1947年11月22日,毛主席和中央人員轉戰至米脂縣楊家溝村后住在馬家新院,為了方便毛主席洗漱,他將自己的這個臉盆架借給了毛主席。毛主席就是在這里,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使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累了,洗把臉提提神,然后繼續思考中國的未來。
1962年,米脂縣將此臉盆架贈給延安革命紀念館。
周總理用過的鋼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宣告了人民軍隊的誕生。10月3日,周恩來果斷作出“丟掉國民革命委員會的旗幟、搞土地革命,武裝人員撤往海陸豐,與當地武裝結合”等重大決定,就這樣,革命的紅旗來到了海陸豐(今汕尾市)。
周總理在海陸豐的活動軌跡
周總理在溪碧村的住址
周總理睡過的床板
10月17日至21日,周恩來在當時中共陸豐縣委宣傳部長陳谷蓀的陪同下從黃厝寮來到溪碧村陳水珠家,一邊治病,一邊堅持考察和指導當地農會工作。
短短五日,陳水珠一家與周總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陳水珠一家精心的照料下,周總理的病痊愈了。臨走時,周總理拿出了自己當時身上唯一的貴重物品——一支“關勒銘”金筆,以此來感謝陳家對自己的照顧。至此,這支當時十分名貴的鋼筆就落在了海陸豐的一個小山村,直到2019年,陳家后人把這支鋼筆的故事向世人述說,這段歷史才得以重見天日。
朱德的皮箱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只皮箱一直被朱德隨身攜帶,跟隨朱德南征北戰,經歷了許多重大戰役。這支磨破了皮,磨掉了色的皮箱折射出朱德元帥樸實的生活作風,更折射出他如鐵一般的意志。
賀龍用過的大刀
說起這把大刀的由來,它不僅見證了革命戰爭年代的腥風血雨,還傳遞著賀龍元帥與原鐵道兵第1指揮部司令員田仁明、1945年參軍的呂梁籍革命前輩劉子芳之間的友誼和戰友情。
田仁明作為賀龍元帥的隨身警衛,與賀龍元帥有著深厚的革命感情。當年離開賀龍元帥時,賀龍元帥特將隨身多年的一把戰刀贈送予他。
而劉子芳曾經是田仁明的警衛員,同樣,兩人在戰場上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后來,田仁明將此刀送給了劉子芳。
2014年,劉子芳女婿高宇峰創建呂梁古兵器博物館,并在館內專辟抗戰展廳,劉子芳聞訊后十分欣慰,鄭重地將珍藏的賀龍元帥戰刀轉贈給愛婿高宇峰,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賀龍元帥光輝的一生。自此,這把賀龍元帥使用過的戰刀幾經轉贈,最終落戶呂梁古兵器博物館,成為該館開展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活動的鎮館之寶,前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
如果覺得喜歡,請各位看官點個關注支持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