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凌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一處停機坪燈火通明。一架載有中華文明瑰寶的專機緩緩降落,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帛書——子彈庫帛書第二、三卷《五行令》《攻守占》,結束在美國的79載漂泊,終于回歸故土。
裝有帛書月名圖的包裝箱開啟 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作為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帛書,子彈庫帛書的回歸不僅填補了戰國文獻的空白,更揭開了一段交織著盜掘、欺騙、學術堅守與文明追索的滄桑歷程。正如古語所言:“惟天作福,神則格之”——文明的延續,既需敬畏天道,更需守護人道。這卷絲帛的歸鄉,不僅是一次文物的物理回歸,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歸途。《五行令》《攻守占》將于2025年7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攻守占》文字
子彈庫帛書1942年出土于長沙子彈庫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于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學術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子彈庫帛書分三卷,此次回歸的《五行令》和《攻守占》為子彈庫帛書第二卷、第三卷,內容分別是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
北京大學教授、知名學者李零自1980年起研究子彈庫帛書,多次赴美參加子彈庫帛書殘片的揭剝工作,與美方專家共同開展帛書的保護和修復研究。他在其著作《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引言中說:“簡帛古書是中國學術的源頭,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源頭。先秦兩漢是簡帛時代,書都是寫在簡帛上。我們發現簡帛、研究簡帛,其實是一次偉大的歷史回歸。研究古文字也好,古文獻也好,學術史也好,思想史也好,甚至書法史,誰都不能忽視這個源頭。”
《攻守占》文字
子彈庫帛書于1946年被以非法手段帶到美國。2023年,國家文物局在第一時間關注到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發布了關于返還非道德方式獲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于2024年4月對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保存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啟動了追索工作。基于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基于以文物回歸糾正歷史錯誤、推動雙方在專業領域的長期合作這一共識。美國當地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了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交接儀式的視頻致辭中說,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向中方返還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彰顯了其在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中恪守博物館倫理的努力,是中國主導制定的《青島建議書》以對話與合作推動歷史上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理念的成功實踐。帛書回歸后,將在文物原生環境中,得到更加全面、更為系統地保護和研究,讓文物的價值得到更加準確、完整地理解和闡釋。
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蔡斯·羅賓遜在交接儀式上說,此次返還是一項深思熟慮后的決定,反映了亞洲藝術博物館對良好管理的關注,以及這些文物應與其文化和考古背景進行對話的理念。返還協議為亞洲藝術博物館開辟了新的、重要的研究途徑。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與中國合作伙伴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有望面向未來開展合作。
據悉,國家文物局還將繼續推動子彈庫帛書《四時令》早日回歸。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 | 趙 墨
制作 | 安亞靜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劉 晶
復審 | 馬子雷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