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故城縣醫院宣傳科 2025年3月16日
2005年的ICU病房全景
2025年的ICU病房一角
2005年3月16日,在這個在生機盎然的早春時節,面對急危重癥患者的迫切需求,故城縣醫院領導班子高瞻遠矚,集全院之力,建立成立重癥監護室(ICU,2014年改名重癥醫學科),從此,故城縣的危重病人搶救有了專業的人員、專業的設備和專業的技術,為故城縣醫學發展史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被譽為生命之舟的港灣,危重患者新生的搖籃,創造奇跡的圣地。
初心如磐
2005年10月ICU醫務人員合影
2017年3月ICU醫務人員合影
2025年3月ICU醫務人員合影
ICU重癥病房7300多個日夜燈火不熄,每一個日夜, 都是與死神賽跑的較量。回顧往昔,一幕幕記憶猶新,從最初的4張床位、6名醫護人員,到如今28張床位、37名醫護人員,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區域重癥救治中心;從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沖鋒在前,到守護危重患者生命的日夜堅守;從技術設備的迭代升級,到人才隊伍的薪火相傳,這二十年,是重癥醫學科與醫院同頻共振、砥礪奮進的二十年,更是重癥人用仁心仁術書寫使命擔當的二十年。
20年間,重癥醫學科共計搶救各種危重病人8650人次,最小的年齡一周半,最大的104歲,搶救成功率65-70%,成為冀東南區域重癥醫學領域的“特戰部隊”,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滿意度均處于省內縣級醫院領先水平。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表達了患者對重癥醫學科的感激與敬意。
人才強科
ICU醫生團隊
學科的發展人才是關鍵。科室主任劉建鋒深知“閉門造車”難有大作為,積極與上級和周邊的醫療機構展開廣泛的交流合作,通過學術講座、病例討論、技能培訓和考核等活動的定期開展,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臨床技能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斷提升。
ICU護士團隊
學科的發展技術是核心。科室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如ECMO(體外膜肺氧合)、床旁超聲、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PICCO(脈搏指示連續心輸出量)、進口呼吸機、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進口纖維支氣管鏡、高級生命支持系統等,在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癥哮喘、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多發傷、重癥顱腦損傷、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膿毒癥、重癥胰腺炎、電擊傷、淹溺、中暑、外科圍手術期等多種危重癥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醫院各科室開展重大手術、臨床重癥救治的強大后盾,大大提高了醫院整體醫療救治水平。
重癥醫學科始終秉持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斷追求技術創新與突破。2023年1月,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技術在科室正式開展,這是重癥醫學領域搶救患者生命的“終極武器”,能為呼吸和循環衰竭患者提供體外的生命支持。
守護生命
這里,是離危險和死亡最近的地方,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在這里被無情地揭露出來,每一個患者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死神召喚的對象。然而,這里也是離重生和希望最近的地方,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一個個生命得以延續,一個個希望得以重生。他們時刻守護在患者床旁,與患者共同度過每一個艱難的時刻。他們和時間賽跑,與死神戰斗,用專業和敬業譜寫了一曲曲救治危重癥患者的生命之歌。
2011年,一名叫摩洛無呷的少數民族患者因車禍重傷入院,生命垂危且無家屬陪伴之際,我科醫護人員以"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用仁愛與專業譜寫了一曲跨越民族與血緣的生命贊歌。面對語言溝通的障礙、救治資源的緊急調配等重重挑戰,全體同仁以"與死神賽跑"的緊迫感,24小時輪值監護,精準實施氣管插管、器官功能支持等關鍵救治措施。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患者身份信息存疑、費用保障缺失的困境中,科室第一時間啟動綠色通道,醫護人員自發組織獻血、捐款,用醫者大愛為救治工作筑起堅實后盾。正是這種"視患者如親人"的人文關懷,讓無助的異鄉人深切感受到生命至上的溫度,最終成功實現從"生命垂危"到"康復出院"的奇跡逆轉。
在三年疫情期間,重癥醫學科的白衣戰士們臨危受命,毫不退縮,充分展現了醫者的使命和擔當。先后10人奔赴武漢疫區、石家莊重癥監護病房、衡水傳染病醫院等,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戰疫最前線,凝心聚力,守護患者,以無畏的精神和專業的技術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文關懷
監護儀的“滴滴”聲,如同時間的脈搏,強烈而有力。呼吸機的嘶嘶聲,如同生命的呼喚,尖銳而急促。患者痛苦的磨難,如同黑暗中的掙扎,苦痛而沉悶。步履匆忙的醫護人員,則如同戰場上的戰士,沖鋒在前,果斷而堅定。
重癥醫學科不僅注重技術的提升,更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科室始終將患者放在首位,通過細致入微的服務和溫暖的關懷,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認可。她們不僅幫助患者減輕軀體痛苦,更致力于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面對患者的每一個疑問,她們都耐心細致地解答,開展特色服務,與患者及家屬建立緊密聯系,做到及時回訪,延伸護理服務,讓關愛持續不斷。
科室推崇“精心解重癥、仁愛護生命”價值觀,始終強調“以患者為中心”,不僅關注患者的生理治療,更注重其心理需求與家屬的情感支持。通過設立家屬溝通室、家屬床旁探視、開展患者康復指導與心理疏導項目,構建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治療環境,讓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希望的力量。一天有24小時,24小時分秒必爭,堅守崗位,每隔兩小時為病人翻身一次;每天為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早晚各一次;每周一、四為病人擦浴洗澡一次;還有日常的病人進食,大小便生活護理……這,就是ICU。
展望未來
故城縣醫院院長居艷梅對重癥醫學科的未來寄予殷切期望:重癥醫學科從最初的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健步如飛,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縣域重癥醫學專科的標桿。20年來,“故醫重癥人”敢于挑戰、不斷創新,形成了一個優秀的專業團隊和優良的工作傳統。希望重癥醫學科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搶抓機遇、應勢而上,精益求精、全面進步,為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不斷書寫拯救生命、創造奇跡的輝煌篇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癥醫學科將繼續秉承初心,勇攀醫學高峰。未來,將進一步深化與上級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推動重癥醫學向更加精準、高效、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重癥醫學科將積極探索智慧醫療在重癥救治中的應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診療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繼續在守護生命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共繪重癥醫學更加輝煌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