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城市金融機構存款:一般包括了住戶存款、企業存款、非企業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和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它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存款概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城市的金融中心的影響力,也能體現出城市的經濟活力。
那么我們2024年度我國GDP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的余額,都有多大的規模呢?我們來具體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梯隊:10萬億元+(3個)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0萬億元以上的城市有3個,都是著名的金融中心城市。
其一,是北京市(25.19萬億元)
全國6大國有銀行,5個總行(工、農、中、建、郵儲)位于北京。再加上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實力雄厚的股份制、城商行總行,北京存款余額能夠排名全國城市第一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二,是上海市(22萬億元)
上海市是上交所所在地,是一個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城市。就銀行總部來說,這里也匯聚了全國第6大的國有銀行交通銀行,此外還有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諸多大型銀行總行。
其三,是深圳市(13.57萬億元)
深圳市是深交所所在地,也是一個金融中心城市。深圳市的銀行總行也不少,包括全國最大的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此外,還有平安銀行、深中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整體實力很強。
第二梯隊:5萬億元+(6個)
2024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超過5萬元的城市一共有6個。其中,包括1個一線城市,5個新一線的城市。
其中,廣州市(9.08萬億元)排名全國第4位,廣東的本土銀行實力也很強,匯集了包括:廣發銀行、廣州銀行、廣州農商銀行、廣東華興銀行等。
其余入圍的基本上也都是GDP和人口大戶,其中有兩個來自西部的城市。包括了杭州市(7.9萬億元)、成都市(6.26萬億元)、南京市(5.69萬億元)、重慶市(5.63萬億元)和蘇州市(5.4萬億元)。
第三梯隊:3萬億元+(9個)
我們將2024年城市存款余額3萬億—5萬億元的城市,化規劃為第三梯隊的城市,這一層級的城市一共有9個。
其中,存款余額在4萬億元以上的城市2個,分別是天津市和武漢市。其中,天津市是北方第二經濟中心城市,也擁有渤海銀行、天津銀行、天津農商行、金城銀行等本土銀行。
存款余額在3-4萬億元的城市7個,它們分別是:西安市(3.68萬億元)、寧波市(3.66萬億元)、鄭州市(3.3萬億元)、福州市(3.13萬億元)、長沙市(3.12萬億元)、合肥市(3.08萬億元)和濟南市(3.04萬億元)。
第四梯隊:3萬億元以下(9個)
2024年度全國GDP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在3萬億元以下的城市,一共也是9個。
其中,存款余額超過2萬億元的有:佛山市(2.99萬億元)、佛山市(2.89萬億元)、青島市(2.86萬億元)、東莞市(2.85萬億元)和南通市(2.19萬億元)。
而存款余額在萬億元以上的還有:常州市、唐山市、煙臺市和泉州市。
另附:全國萬億元GDP城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排行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