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措施生效僅三天,加拿大政府便在內外交困中顯露出妥協姿態。這場由加拿大特魯多政府主動挑起的貿易沖突,本質上是其戰略誤判的必然結果。
沖突的導火索源于加拿大為迎合美國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對中國電動車、鋼鋁產品加征100%和25%關稅。這一舉措不僅違反世貿規則,更暴露出加拿大試圖通過“反華投名狀”換取美國貿易豁免的投機心態。特魯多政府顯然低估了中方反制的決心與精準度——中國隨即啟動全球首例反歧視調查,并于3月8日宣布對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農產品加征100%關稅,對水產品、豬肉加征25%關稅,直接打擊占加拿大對華出口總額70%的核心商品。
反制措施猶如精準的外科手術,瞬間撕裂加拿大經濟命脈。薩斯喀徹溫省的豌豆種植戶面臨播種季資金鏈斷裂,BC省港口堆積如山的冷凍三文魚因關稅成本激增失去競爭力,菜籽油期貨單日暴跌10%更引發農產品市場恐慌。加拿大油菜籽理事會直言,這場危機已形成“從農田到加工廠再到出口商的全產業鏈沖擊波”。更致命的是,中國同步開辟烏克蘭豌豆進口渠道、新疆農產品擴產30%,徹底堵死加拿大待價而沽的退路。
而加拿大押注的美國靠山不僅未施以援手,反而在3月7日突然對加拿大木材、乳制品加征250%關稅,特朗普更公開羞辱稱“要讓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這種雙重背刺導致加拿大陷入戰略絕境:BC省29%的對華出口份額蒸發、7萬農場主組成抗議聯盟圍堵渥太華議會、港口滯留商品價值飆升至37億美元,經濟衰退警報全面拉響。
面對此景,加拿大新總理卡尼不得不在3月11日緊急喊話“愿與中方建設性對話”,其外長更連夜向世貿組織起訴美國關稅政策。這種首尾難顧的窘態,徹底暴露依附性外交的致命缺陷——當特魯多政府將國家利益捆綁于美國戰車時,既未換來特朗普的“關稅豁免”,反被中美同時扼住經濟咽喉。
如今中加貿易順差趨近于零、農機閑置率達歷史峰值、農業信貸違約潮初現,這場自釀的苦果恐需一代加拿大人吞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