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文 |木蘭辭鏡
木蘭辭鏡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面臨嚴峻挑戰,主力潛艇技術落后,無法應對現代海戰需求。
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尤其是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國深刻認識到必須盡快提升海軍實力,特別是潛艇部隊的戰斗力。
因此,國家果斷決定從俄羅斯引進12艘基洛級潛艇,總花費26億美元。這一舉措,既是短期內增強海軍戰力的權宜之計,也是為未來自主研發奠定基礎的重要一步。
然而,這筆交易并非一帆風順。
談判過程屢次受阻,俄羅斯不愿出售最先進型號,運輸問題更是棘手。
中國最終采用創新方式,租用荷蘭半潛船,將這些潛艇安全運回國內。
這一過程不僅錘煉了我國軍工團隊的技術眼光,也為后續潛艇自主研發提供了啟發。
20年后,中國海軍不僅掌握了潛艇核心技術,還成功研制出性能更強的039系列潛艇,并實現外貿出口,累計訂單金額高達60億美元。
當年花26億美元引進的“基洛級”,如今不僅助力海軍崛起,更成為中國自主潛艇的“起點”。
從被動購買到技術突破,再到反向輸出,中國海軍的成長,正是國家科技發展的生動寫照。
基洛級潛艇,中國海軍的“及時雨”
1990年,我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正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
那時候,中國的主力潛艇還是033型和035型,這些潛艇是仿制自蘇聯R級潛艇的改進型號,整體技術水平基本停留在二戰后期。
面對美軍現代化的航母戰斗群,這些潛艇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如果當時發生海上沖突,中國的水下力量難以形成有效威懾。
這種局面在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暴露無遺。
當時,美國派出航母戰斗群抵近我國沿海,而我國的海軍裝備并不足以形成有效威懾。
面對強敵,中國海軍急需先進的水下作戰裝備,以提升戰斗力。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決策層果斷做出決定:從俄羅斯引進基洛級潛艇,作為提升海軍戰力的“短期方案”。這筆交易總共涉及12艘潛艇,花費了26億美元。
當時,俄羅斯正處于經濟低谷,急需外匯,因此愿意出售潛艇。
但即便如此,這場采購談判仍然經歷了長時間的拉鋸戰。
俄羅斯最初并不愿意出售其最先進的636型基洛級潛艇,而是堅持出售較早的877型。
經過多輪交涉,中國最終成功拿下了最先進的636型,并在1994年到2002年間分批接收了12艘基洛級潛艇。
這些潛艇的引進,使我國海軍水下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如何將巨大的潛艇安全運回中國?
購買潛艇只是第一步,如何將這些“水下巨獸”安全運回中國,成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
通常情況下,國家采購武器裝備后,會直接派遣士兵駕駛裝備回國。
但是,基洛級潛艇是一種常規動力潛艇,續航能力有限,無法直接橫跨半個地球航行回國。
此外,途經的沿海國家大多數不愿意讓中國的軍用潛艇進入港口補給,這就意味著自航方案不可行。
俄羅斯方面提出,讓潛艇通過拖船拖帶的方式運送,但這種方法不僅耗時長,而且存在較大風險。
一旦在公海遭遇惡劣天氣,潛艇可能會發生傾覆甚至受損。
在經過多方商討后,我國決定采用一種新穎的運輸方式——租用荷蘭的半潛船,將基洛級潛艇“背”回國。
半潛船是一種特種運輸船,它可以下沉到海面以下,讓潛艇緩緩駛入,然后再浮起,把潛艇托舉起來。
這種運輸方式不僅能避免惡劣海況對潛艇的損壞,還能確保潛艇的隱身涂層和關鍵設備不受影響。
1994年底,第一艘基洛級潛艇被成功裝載到半潛船上,從俄羅斯啟程,經過兩個月的海上航行,最終安全抵達舟山港。
隨后,其余的基洛級潛艇也陸續采用同樣的方式運回國內。
荷蘭船運公司的專業性在整個運輸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現,他們不僅為潛艇設計了專門的支撐結構,還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進行精準計算,確保運輸的安全性。
這種運輸方式的創新,為我國后續的武器裝備遠洋運輸提供了重要的經驗,也讓中國造船企業認識到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的重要性。這一技術的引入,對我國后來的潛艇研發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引進到自主突破,20年后反向輸出賺回60億美元
基洛級潛艇的引進,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海軍的水下戰斗力,但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潛艇的自主研發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參考。
我國的科研團隊通過對基洛級潛艇的深入研究,掌握了降噪技術、雙殼體結構設計、先進推進系統以及潛射導彈系統的關鍵技術。
特別是在靜音性能方面,基洛級潛艇采用了“浮筏隔震”技術,即將潛艇內部的機械設備固定在一個獨立的平臺上,再通過減震材料與船體連接,從而大幅降低了噪音。
這一技術直接被應用到我國自主研制的039系列潛艇上,使得我國的常規潛艇靜音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基洛級潛艇的武器系統同樣為我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它搭載了先進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俱樂部”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遠、精度高,極大增強了潛艇的遠程打擊能力。
中國工程師在研究基洛級的基礎上,成功研制出了國產的潛射導彈系統,使得后來的國產039C型潛艇也具備了強大的攻擊能力。
到了2015年,中國的常規潛艇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開始出口海外。
巴基斯坦和泰國相繼向中國采購基于039系列技術的S20P和S26T型潛艇。
其中,巴基斯坦訂購了8艘S20P,總金額達到50億美元,而泰國采購了3艘S26T,總價值10億美元。
這意味著,當年我們花26億美元引進基洛級潛艇,如今靠自主研發的潛艇,反手賺回了60億美元。
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回報,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潛艇制造技術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如今,中國海軍的常規潛艇已經進入第四代,最新的039C型潛艇不僅搭載了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還采用了更加先進的降噪技術和智能化控制系統。
相比之下,曾經讓我們羨慕的基洛級潛艇,早已不是技術上的“天花板”,而成為了中國自主潛艇的“啟蒙老師”。
回過頭來看,20年前的那筆26億美元交易,絕不僅僅是買了12艘潛艇那么簡單,而是為中國海軍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從最初的引進,到今天的自主創新,再到如今的出口創匯,中國海軍的成長軌跡,正是國家科技進步的縮影。
結語
當年,我們帶著緊迫感引進基洛級潛艇,以求迅速提升海軍作戰能力;今天,我們已經能夠自主研發世界一流的常規潛艇,并成功出口海外。
26億美元買來的不僅僅是12艘潛艇,更是20年后中國海軍的崛起之路。
如今,039C型潛艇已成為亞洲最強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而曾經的基洛級,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見證了中國海軍從弱到強的偉大轉變。
從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新,中國海軍已經邁向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這,也許才是當年那26億美元投資,真正的意義所在。
信息來源:
中國新型常規潛艇039C曝光 戰力可媲美核潛艇 2014-04-14 北方網
外媒:中國向泰國推銷S20潛艇 賣出兩艘退役潛艇 環球網 2014-03-28
中國完成最大單軍火出口交易 與巴基斯坦敲定八艘潛艇建造計劃 界面新聞 2015年10月13日
巴基斯坦從中國訂購的首艘潛艇“漢果”號下水 觀察者網 2024-04-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