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模型市場,上演了一場分秒必爭的技術接力賽。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在3月17日發布《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2024:格局巨變》的數據報告,國內最強AI份額出爐,國企拿下首個全國產化萬卡萬參大模型。
報告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便以文心一言的強勢表現拉開了序幕,這款大模型在能力上可以對標國際知名的OpenAI GPT。
緊接著,第二季度阿里云通義千問的崛起,標志著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開始進入多元化競爭階段,不再是單一企業的獨角戲,而是多家企業同臺競技的熱鬧場面。
進入第三季度,豆包大模型的迅速對齊,更是將這場競爭推向了高潮。豆包APP的日活、月活迅速攀升,成為頭部APP,這一成就不僅證明了豆包大模型在技術上的優越性,更展示了其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和用戶黏性。
隨后更重磅的是,DeepSeek發布的V3/R1模型,成為了該季度最受關注的大模型。這款模型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在商業化應用上展現了廣闊的前景。
除了這些頭部企業的激烈競爭外,自2024年年中開始,大模型初創企業也開始進行戰略轉型。從市場規模來看,2024年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規模達到了47.9億元。
此外,中國電信AI憑借自主研發的“星辰”大模型能力體系,成功入圍Top8。作為唯一入圍Top8的運營商,其星辰大模型依托全國產化萬卡集群,在智慧城市領域實現765萬路攝像頭的實時分析能力,將交通事件識別響應速度提升至0.8秒。
這種“基建+AI”的融合模式,正在改寫運營商在產業鏈中的傳統定位。
因為在同等算力下訓練效率達國際水平的93%,語音模塊突破方言混說技術,覆蓋全國40個方言區,在偏遠地區政務熱線中用戶滿意度提升37%。
更關鍵的是其“云網端”協同能力,依托5G專網將模型推理時延控制在15毫秒級,這在工業質檢場景中意味著每年可避免價值2.3億元的產品瑕疵。
IDC預計2025年生成式AI在企業的落地將優先聚集在辦公助手等提升生產力的場景,其次是行業垂直業務場景。金融、能源、零售、制造等傳統行業將成為最值得關注的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體將成為大模型應用的重要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智能體將在各個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還是智能制造,智能體都將成為連接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橋梁,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