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烏俄停火的“第一步”不應涉及領土問題,同時承認烏美代表曾在吉達會談期間討論過“可能的領土讓步”。而美方最新提出的“30天無條件停火”提議,迅速引發外界熱議。
看似是給烏克蘭戰場降溫的停火提案,卻被俄羅斯一口回絕。俄方認為,這不是和平,而是讓烏軍爭取時間調整戰線、重整軍力。
尤其是目前俄軍在東部戰場穩步推進,占據主動權,烏軍則在部分戰線收縮撤退,比如剛剛確認撤出的庫爾斯克州蘇賈。這樣的背景下,俄方更不可能輕易接受停火。
美國的停火提議到底是“真心勸和”還是戰術性布局?從過往經驗來看,美方在沖突中的立場始終不是簡單的“和平中介”,而是要確保烏克蘭維持戰斗力。
例如,2022年馬里烏波爾戰役時,烏軍陷入困境之際,美西方大力提供無人機和遠程火炮,幫助烏軍暫緩俄軍推進;而2023年烏克蘭反攻受挫后,美方又加快供應F-16戰機和更多防空系統,防止戰局進一步倒向俄方。
如今,在烏軍戰線吃緊、俄軍保持進攻勢頭的情況下,美方提出“無條件停火”,俄方自然會警惕是否另有深意。
澤連斯基的表態也耐人尋味。他承認烏方所有的方案“都是美國人制定的”,這句話透露出烏克蘭在美俄博弈中的微妙處境:并非完全自主,而是深受美方戰略決策影響。
如果美方推動停火,烏克蘭很難公開反對,但若俄方拒絕,烏克蘭就可以借此轉移輿論焦點,把停火失敗的責任推到俄羅斯身上。
30天的停火,表面上是為和平鋪路,但背后涉及的是美俄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較量。俄羅斯不愿給烏克蘭喘息之機,而美國則希望在不失去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為烏軍爭取調整時間。這場停火博弈,不僅僅是烏克蘭的選擇,更是美俄角力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