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6期〡2025/03/17
兩張單價1899元的“高端禮券”竟成空白卡,消費者反陷社交尷尬。
日前,西安消費者王先生(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其春節前通過盒馬APP在盒馬鮮生西安南稍門店(簡稱:盒馬南稍門店)購買了兩張單價1899元的“高端禮券”,將禮券贈予親友后,竟被告知卡券無卡號、無密碼,淪為無法兌現的“空白廢卡”。
來源:爆料人提供
面對消費者維權,盒馬方面并未就品控失誤成因、雙卡同步異常等核心問題作出官方解釋,提供了“單張卡換新”的解決方案。
“兩張問題卡只給我換一個,這樣的結果肯定不合理。”王先生表示。
17日,每經記者也來到盒馬南稍門店進一步了解情況,對方工作人員登記了記者信息,隨后其他工作人員致電記者,表示要先去核實和調查。但截至發稿,上述門店及負責方未針對此事向記者作出回復。
01?
買到“空白禮券”?
事情是這樣的。
1月下旬,王先生通過盒馬APP在西安盒馬南稍門店下單了兩張單價1899元的“灘羊羔羊禮盒提貨券”,作為重要年禮贈送給兩位親友。
直至2月底,其中一位親友卻告訴王先生收到的是無卡號、無兌換碼的空白卡。
“因為這個親戚關系更親近點,所以就直接告訴我了,隨后我把禮券拿回來,查了下確實無法兌換,真的是‘送禮反尷尬’。”王先生告訴每經記者。
隨后,王先生聯系了盒馬售后,首先希望就空白禮券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并進行賠償;其次是盒馬官方能根據訂單記錄查一下另外一張禮品券是否也為無效卡。
經交涉,盒馬售后方表示只能換卡或者退卡,另外一張卡無法查到具體情況。
來源:爆料人提供
更戲劇性的是,第二位收到禮品卡的親友因將禮券轉贈他人,直至3月初才輾轉確認同樣收到了無效白卡。
“如果第一張是失誤,兩張同批次卡券同時空白顯然不能用巧合解釋。”王先生向記者表示,“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商業漏洞,尤其明顯是用于禮品性質的這類商品,有些收到的人即便發現問題也因社交顧慮沉默。”
為了檢驗問題,近期王先生又在盒馬下單了一張同款卡。正常卡券封口貼、外包裝卡號、卡密一應俱全,刮開密碼區才可兌換,而問題卡外包裝無任何密封標識,也沒有外包裝卡號和卡密,形成鮮明對比。
盒馬售后工作人員向王先生回復稱,已經多次反饋過,最終解決方案是可以帶著問題卡到門店更換其中一張禮品卡。
“兩張問題卡只換一張,這樣的結果肯定不合理。我沒去他們后來也再沒聯系過我。”王先生對此很無奈。
02?
西安盒馬:進一步調查
17日,每經記者也來到盒馬南稍門店進一步了解情況,對方工作人員登記了記者信息,表示要向上匯報。隨后其他工作人員致電記者,要先進行核實和調查。
但截至發稿,上述門店及負責方未針對此事向記者作出回復。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正剛認為,從法律關系來看,根據王先生提交的禮品卡,結合其購買和使用過程,可以認定王先生與盒馬之間形成買賣合同關系,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盒馬作為商家,在售出禮品卡后應保證持卡人能夠正常地使用。王先生持有的2張禮品卡不能正常兌換,導致其購卡的目的不能實現,應當就其損失予以賠償。如確因內部管理疏漏導致該卡未被激活或沒有卡號、卡密標識,則應由盒馬向王先生賠償后,再開展內部追責。” 陳正剛律師表示。
那么,該事件是否適用懲罰性賠償措施?
陳正剛律師告訴記者,消費者要求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是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僅以禮品卡不能正常使用,無法推斷出盒馬存在欺詐行為,如若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盒馬出售禮品卡的行為構成欺詐,難以實現‘退一賠三’”。
“禮品卡作為債權憑證無法兌換,構不構成所謂的欺詐行為,還是存在爭議的。”段和段(西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魏棟表示,“但是兩張空白卡,賠一張肯定是不對的,最起碼要把兩張空白卡的錢都賠了或者是退了,然后至于顧客產生的其他一些損失,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去判定。”
“出現這樣的問題還是盒馬的管理漏洞產生的。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通過訴訟維權的成本比較高,消費者遇到這些問題可以多嘗試聯系消協,或者給當地工商部門反饋,畢竟還是屬于工商管理的范疇。”魏棟告訴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