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可以不用戴眼鏡了,看清楚的感覺真好!”復查時郭芊芊開心的同護士小姐姐分享著,“以后我可以用這雙明亮的眼睛更好的投入到訓練和學習當中,也期待著我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3月14日,世界殘疾人田徑大賽冠軍郭芊芊來到濟南華視眼科醫院進行屈光手術矯正,術后第一次復查時,雙眼裸眼視力已經達到1.2。
逆風奔跑,用雙腿書寫傳奇
2004年出生于濟南南部山區的郭芊芊,是中國殘疾人田徑隊的一顆耀眼的新星。作為T35級(上肢功能受限)短跑運動員,她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在賽場上屢創佳績。
2024年8月30日,巴黎殘奧會女子100米T35級決賽的跑道上,她以13秒74的優異成績斬獲銀牌,創造個人最好成績。
同年9月,她再戰女子200米T35級比賽,將銀牌收入囊中。
今年2月份,世界殘疾人田徑大獎賽迪拜站上,她在女子T35級100米項目中奪得冠軍,贏得了職業生涯首枚世界級金牌。
但鮮為人知的是,她其實近視600多度(右眼近視675度,左眼近視625度,散光175度)。據她個人透露,在6年級時就近視100多度了,被近視困擾了很多年,訓練和比賽時都要戴著眼鏡,很影響發揮。
摘鏡抉擇,在動態視力與職業發展間尋找平衡
對于一名短跑運動員而言,動態視力至關重要。跑步時鼻梁上滑落的眼鏡、陰雨天和夜間訓練時模糊的視線,都成了她賽道之外的“隱形對手”,讓這位時常“與時間賽跑”的姑娘不得不分心應對挑戰。
為了能更好地投入到未來訓練和比賽中,在今年比賽結束后,她毅然決定摘鏡。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選擇了濟南華視眼科醫院。
術前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角膜厚度與眼壓條件完全符合手術標準。結合她的檢查結果與職業需求,在蔡可麗教授團隊的操作下,郭芊芊接受了晶體植入手術。術后次日復查,她的雙眼裸眼視力達到1.2,看視力表輕輕松松。
“手術時一點也不疼,除了有點脹脹的,感覺都挺好。”說起術后體驗,郭芊芊表示,“醫生技術很好,手術過程也很順利,戴了太久的眼鏡,現在還是有點不太習慣。”
當問起手術時緊不緊張的問題,郭芊芊坦言:“手術時還是有點小緊張的,與比賽不同,比賽是將平時訓練的狀態搬到比賽場上,把平常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來就好,而手術是未知的,但術前嚴密的檢查,完善的流程,專業的醫生團隊,給了自己很大的安全感。”
量身定制,讓“精準”貫穿每一毫米
“運動員對視覺需求遠高于常人。”主刀醫生蔡可麗教授介紹道,“對于郭芊芊這樣的短跑運動員來說,在高速奔跑中,對眼睛的動態平衡要求很高,這對散光矯正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結合檢查數據,蔡可麗教授為她制定了專屬手術方案—右眼(無散光)植入標準ICL晶體,左眼(175度散光)則選用TICL散光矯正型晶體,通過術前3D角膜地形圖與虹膜特征精準定位,降低晶體軸位誤差,確保術后視覺質量更佳,夜間視力更優。
不同于激光手術切削角膜的方式,ICL晶體植入手術是通過在眼內植入一枚超薄的人工晶體來矯正近視,晶體材質比較特殊,十分柔軟,與人體組織的相容性非常好,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2-4mm微創小切口不損傷角膜組織結構,保留了角膜的完整性,術后不影響運動,也不易引起干眼,視覺質量更敏銳,不少患者術后視力超出預期。
“精準,是冠軍的要求,也是我們的標準。”濟南華視眼科醫院憑借優秀的專家團隊、先進的手術設備與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獲得了眾多近視朋友的信賴,更是憑借“ICL晶體智能云柜”優勢,長期儲備涵蓋多種度數、多種需求的充足晶體資源,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極大地縮短了晶體植入手術的等待周期,幫助更多的近視朋友獲得高清視力!
從巴黎的銀牌到迪拜的金牌,這位20歲的姑娘用雙腳丈量著夢想的刻度;相信未來,在更清晰的視界中,她能夠在廣闊的世界舞臺上,繼續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