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智者贏!
作者:翊銘
編輯:一然
風品:俊逸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理想獨占盈利高地的局面,似乎正在被打破。
3月10日,零跑汽車發布2024年財報,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轉正8000萬元,毛利率飆升至13.3%,創下自成立以來最高值,提前一年達成單季度盈利目標,也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盈利企業。
說千道萬,不如白銀一片。商業史上最樸素的生存法則,往往藏在損益表的加減乘除里。在眼下新能源車企普遍面臨盈利大考、虧損泥潭苦苦掙扎之際,這份成績單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二級市場上,3月13日企業盤中最高價50.4元,一舉創出歷史新高,市值約670億港元。
打鐵要趁熱,3月12日零跑汽車發布首款B系列產品——B10,預售48小時內訂單就達到3.17萬臺,為達年度目標開了個好頭。
不禁疑問,行業焦灼洗牌中,零跑汽車能夠異軍突起,究竟做對了什么?猛烈勢頭能否就此持續、還有什么隱憂呢?
1
從“半價理想”到B10爆發
兩張名片撬動市場
規模效應加精細化運營,這是零跑的一次厚積薄發。
營收大增,主要得益于整車及備件交付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市場整車保有量上升帶來的增值服務收入提升。具體來看,全年電動汽車及部件銷售營收316.3億元,較2023年增長89.1%;服務及其他銷售收益5.3億元,同比增幅5200%,主要源于保有量增加帶來的延保、維保、車聯網等增值服務收入增長,以及新增的倉儲服務等業務收入。
換言之,銷量就是一切這句話再次被零跑印證。2024年,零跑汽車總交付量達到29.37萬輛,同比增長103.75%,在造車新勢力品牌中同比增速最快,體量居造車新勢力前三。其中,C系列車型表現亮眼,累計交付22.51萬輛,占總銷量76.6%,同比增長112.9%。公司表示,第三、第四季車型銷售結構變化,毛利更高的C系列車型銷量占比上升。
靚麗銷量背后離不開產品力支撐。2023年3月零跑推出全新款增程C11,全面對標理想,但價格只有理想的一半,被稱“半價理想”。2024年3月零跑C10上市,依舊對標理想,喊出“創造移動的家,幸福的家”口號。創始人朱江明甚至公開放言,零跑C10就是在每一個細節上對標理想L7。但從雙方售價上看,理想L7指導價區間為31.98萬至37.98萬元,而零跑C10預售發布價格定在 10.98 萬起。
這次新發售的B型轎車,也完成順利接棒。預售價格區間10.98萬元至13.98萬元,510激光雷達智駕版12.98萬元。B10搭載高通8650智駕芯片和激光雷達,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智駕,支持高速/城區通勤智能領航輔助等高階功能,未來可通過OTA持續升級。3月12日,據同花順快訊,零跑汽車公布,B10預售48小時訂單達3.17萬臺。
在朱江明看來,B10是業內首款將帶激光雷達硬件的高階智駕產品下探至12萬元級別的車型,展現了零跑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強大技術實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不僅如此,B10的軟件服務也終身免費,進一步體現了零跑汽車全域自研的底氣與誠意。
的確,作為B系列首款車型,B10首戰告捷鼓舞人心、也至關重要。按照零跑汽車的計劃,2025年內完成B系列產品布局,包括緊湊型SUV B10、中型轎車B01以及運動型掀背車B05。其強調,B系列產品面向中國最大的汽車細分市場,將成為公司2025年50萬臺銷量目標的重要增長點。
除了產品,渠道建設是起量的另一條腿。2024年零跑汽車以經銷商為主、直營為輔的新零售模式初步建成,截至年末已布局695家銷售門店、427家服務門店,覆蓋264個城市,絕大多數為4S店形式的零跑中心,彌補了新勢力常見的服務短板。朱江明表示2025年零跑汽車服務門店將突破600家,“未來,服務也將成為零跑品牌的新名片”。
一句話,手握產品服務兩張名片,零跑汽車錨定了性價比、質價比,沉下心一點點筑起的新零售模式壁壘,讓其最終成功銷量崛起、實現業績扭虧。而B10的首戰告捷,也只是一蝶開胃小菜,全年50萬臺的銷量大戲還在后面。
2
探尋省錢秘籍
全域自研+成本控制
為什么銷量這般重要?
重資產、長周期、高門檻,決定了汽車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扭虧為盈的的同時,零跑毛利率同頻提高。2024年三季度為8.1%,同環比均有可觀改善。四季度更飆至13.3%,創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零跑汽車表示,系整體銷量上升,帶來規模效應,整體固定成本下降。深入一度看,企業一直堅持全域自產自研,核心零部件自研比達到60%以上。通過平臺化、集成化策略,不同車型間盡可能的共享更多零部件,深研深用省錢、協同秘籍,成為提質增效、做透性價比的一把利器。
以主力車型C系列為例,80%零部件通用化率,C10和C16能共享底盤、車燈、座椅等核心部件,開發第二款車只需新增20%-30%成本。據同花順數據,零跑汽車2023全年銷售成本294.7億,比2023年漲了76.8%,遠低于收入增速(92%),即每多投入1元成本,收入增加1.2元。
據鈦媒體,按照產品規劃,在B10產品后,零跑還會發布B系列另外一款車型B05,朱江明透露。“B系列將有88%的零部件共享率”。副總裁李騰飛也表示,“自研自制零部件的毛利對我們來講很重要,我們整車的大部分毛利最終實際上體現的是我們自制這部分零部件的毛利。”
更值一提的是,零跑汽車還在探索自研自制零部件的外供。就在本月初,其與中國一汽對外官宣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聯合開發及零部件合作,并進一步探討深化資本合作的可行性。
看看一哥比亞迪的一路逆襲、大殺四方,左手自產右手外供、雙驅雙動是一個重要支撐。
可以說,低定價還能保持盈利,源于零跑的成本控制力、自研自產給其留下了充分的騰挪空間、成長空間。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為41.09億元,同比增長13.8%。銷售開支僅5.5億元,遠低于同期營收增速。“成本定價”戰略黏住了市場,而銷量上升又緩解了低價壓力、提供了自產自研“子彈”,形成良性閉環,扭虧為盈自然就只是時間問題。
3
銷量開局不利
自研“含金量”待提
未來競爭力追問
當然,硬幣總有兩面。全域自產自研之路也并非沒有隱憂、短板。零跑做的是基礎硬件自研,比如保險杠、座椅、芯片也主要聚焦基礎的L2級,相較一些競品高舉高打的智能化自研、特別是今年以來的智駕平權大潮,有待提升核心競爭壁壘。
據長江商報,智能駕駛一直被外界視作零跑汽車短板,目前市場中尚無較大聲量。雖然朱江明將“技術創新”視為零跑快速發展的秘訣。可說千道萬,還是不如白銀一片。看看關鍵的研發費,創新壁壘及發展后勁到底如何仍要打個問號。
以2024年為例,研發投入雖增長51%,可29億元的規模低于一些頭部競品。理想、蔚來小鵬2023年研發費是106億元、134億元、53億元。比亞迪更是在過去14年里,有13年研發投入高于凈利潤,有時候甚至是同期凈利潤的數倍。
所謂不創新無未來。這些企業之所以愿意燒錢研發,看的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在長期主義維度下,零跑能否保持持續競爭力、從一時盈到持續盈還是一個問號。
從研發團隊看,零跑財報提及,2024年公司明確“端到端大模型”智能駕駛系統研發路線,組建了智能技術研究院,形成一支500余人的智能駕駛團隊。目前已成功實現高速領航輔助(NAP)、城市領航輔助(NAC)、高精度記憶泊車(HPA)等功能成果。但較頭部仍有差距,比如比亞迪智駕研發團隊規模已達5000人,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零跑汽車稱,“計劃于2025年底前在全新LEAP 3.5架構上實現城市領航輔助(NOA)功能,全面躋身智能駕駛第一梯隊。”
而競品們同樣沒閑著,還以比亞迪為例,2025年初就放出大招,在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全系車型將標配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首批21款車型同步上市。價格區間下放至7萬遠起。讓高階智駕技術直接普及大眾市場,一時間聲驚四座。帶動行業趨勢下,車企們紛紛提出智駕平權相關計劃,零跑面臨的競爭壓力想來自知。
業內人士指出,“新四化”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則是實現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最佳載體,成為中國汽車業彎道超車的新引擎。
“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智能化帶來的全新體驗。”汽車行業分析師劉志超表示,“但是智能化發展的每一小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成本投入。與此同時,倘若將研發成本直接分攤到單車上,提高單車的售價,就會在價格戰頻發的市場中更加被動。”
換言之,零跑或許也有無奈與急迫,研發與銷量的平衡性影響著盈利走勢,進退維谷間對投入決策產生牽絆。2025年1—2月,零跑汽車累計銷售5.46萬輛,同比大增167.8%,但高增速能夠持續多久呢?據長江商報,管理層提及,零跑汽車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將有小幅回落。主要由于2025年1月和2月銷量同比均增長,但相較去年12月份月均4萬輛的銷量仍有差距。
3月11日媒體溝通會上,朱江明表示,2025年零跑汽車給出全年超預期指引。預計銷量達到50至60萬輛,同比增幅70%至104%。零跑汽車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在2025年力爭全年盈利的目標,全年毛利率目標是10%—11%。
這意味著,月均銷量最少要保持在4.1萬輛以上,那么上述前兩月的銷量表現顯然是開局不利。同時,雖然四季度扭虧,可2024全年凈虧仍達28.2億元。從2020年算起,近五年累虧超160億元。
3月13日,何小鵬在2025春季發布會上表示:小鵬汽車員工已超2萬名,今年小鵬汽車營收要達到500億元~1000億元級別,這在其它行業已經不是一家小企業,但是對于汽車公司來說還遠沒有走出生死存亡期,小鵬汽車還坐在ICU門口,我們會繼續努力,繼續篤定地前行。
雖然零跑汽車體量更大、虧額更小,可上述發言仍應對其有借鑒意義。能夠肯定的是,志在打一場盈利翻身仗、銷量翻倍戰的零跑,2025注定是關鍵一年,不乏看點及挑戰。
如何在智駕平權、創新大賽中,增加“全域自研”含金量、可持續發展后勁?如何在價格戰咄咄、研發費增長下,做好成本控制、保住性價比壁壘?如何破解銷量開局不利,實現先抑后揚、兌現全年盈利目標?一道道考題等待朱江明作答。
4
海外“奔跑”危與機
舞臺多大,夢想就有多大
好在,國際化為零跑汽車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早在2023年10月,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就與零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得零跑20%股權,并且共同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負責海外業務。
國際車企巨頭真金白銀的投入、戰略資源賦能,本身就是對零跑技術、品牌、產品力的認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零跑汽車累計出口量13726臺。已在全球建成超400家集銷售與服務于一體的網點。其中,歐洲地區突破350家,亞太、中東非洲及南美市場服務網絡延伸至近50個國家和地區。
展望2025年,零跑國際將形成550家以上的渠道規模,構建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的服務體系。零跑汽車計劃持續深化歐洲市場,并加速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目標在2025年實現海外銷量同比翻倍增長。
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透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海外四個大區,主要是在歐洲開了將近500家網點,所以T03和C10也陸續有用戶定單的交付”。
舞臺多大,夢想就有多大,全球化無疑給零跑汽車的規模化、盈利水平打開新的遐想空間。只是,出海不是度假,除了晴空碧波更多暗礁巨浪,市場瞬息萬變,競爭者既有特斯拉、比亞迪等先發優勢明顯的老對手,又有當地車企阻擊、以及政策、關稅壁壘的挑戰。再加上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如何快速適應復雜環境,保障海外供應鏈和本地化制造順利推進,考驗著零跑的整體決策與風險管控能力。
一句話,大市場更強競爭。從季度盈利,到沖刺全年盈利、大提年銷目標,一個個喜訊振奮人心,卻也提升了外界期待度、達成難度、競品重視程度。疊加新一輪的價格戰、智價平權大潮,凸顯補短板、夯壁壘的重要性。
喜憂交織中,狹路相逢勇者勝、智者贏。屬于零跑汽車的自證大戲,剛剛拉開序幕。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