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雖然在那個時候我國的空軍還沒有正式成立,但是為了壯大氣勢,最終還是決定,從為數不多的飛機中,精心挑選出17架飛機,加入到開國大典中去。
開國大典的受閱飛機
可是,有許多位參加過開國大典的人都曾有這樣的回憶,他們清楚地記得當時在天安門上空一共飛過了26架飛機,而并不是17架。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這之前不得不講講當時航空局的組建情況。
雖然在開國大典期間,那時候我國的空軍還沒建立,直到建國后才正式成立的,但是中央早就開始對空軍的籌建做出必要的準備工作了。
其實早在延安邊區時期,我國的航空組就已經成立了,組長是王弼擔任,副組長是常乾坤擔任。
在抗戰勝利之后,我國的軍隊和干部接受了中央的指示,去到了東北地區,其中有明確的指示:
組織延安航空研究小組和原工程學校的部分同志隨軍進入東北,利用日軍留下來的機場設施、飛機和航空器材等條件,籌建航空學校,為以后建立人民空軍和航空事業培養骨干力量。
隨后,副組長常乾坤就帶領延安航空研究小組和原工程學校的部分同志一同組成了當時第一批建校的骨干人員,他們從延安一路出發至東北,建立了東北航校,成為了培養空軍人才的搖籃。
東北老航校
在舉辦開國大典7個月之前,也就是1949年3月份,當時也正處于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召見了當時擔任東北航校副校長的常乾坤以及副政委王弼等人。
也正是在這會議期間,常乾坤、王弼就提出了一個建議,要成立統一管理航空事業的機構,也就是組織航空委員會。
之后,中央就致電四野領導:軍委決定成立航空局,人員由東北航校抽調。
在當月的月底,我國的第一個管理航空業務的軍委航空局就在北平正式掛牌辦公了。在航空局里面設有許多部門,如情報處、航空工程處、作戰教育處、民航處、供給科等。
在軍委航空局成立之后,就需要馬上著手工作,而首先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組建南苑飛行隊。
在那個時候,盡管北平已被和平解放了,可是在我們的空中依然是短板,甚至會受到國民黨空軍的騷擾。
北平和平解放
比如在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的空軍轟炸了北平的南苑機場,這對我們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那個時候我國已經基本確定把北平作為首都,可是無法保證首都的空中安全,這將會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周總理親自對常乾坤說,會議即將要召開了,要和黨外人士一同協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周總理說道:“地面的安全由公安部部長羅瑞卿負責了,空中安全你們能不能出點兒力?”
常乾坤深知這是一個艱巨而重要的任務,他先是評估了我軍那個時候的空中力量,他認為我們的空中力量大體上處于劣勢,但是集中力量保證局部的安全還是沒問題的。
常乾坤隨后馬上以肯定的語氣對周總理回復:“行。”
常乾坤回去之后,他就趕忙組織了相關人員擬定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以P- 51作戰飛機作為主體,組成作戰飛行中隊,最后他的這個計劃也得到了批準。
P-51作戰飛機
這支飛行隊被稱為“南苑飛行隊”,一共有10多架P-51作戰飛機,還有其他種類的轟炸機、運輸機等。
南苑飛行隊內部又分了1個機務分隊和3個飛行分隊,來負責北平的防空任務。
時間來到了1949年的8月,在下旬的一天,聶參謀長就召集了北平相關領導開會,主要研究開國大典的準備事項。
在會議上,他對常乾坤問道:“能否組織飛機編隊參加分列式,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毛主席、朱總司令等黨和國領導人的檢閱。”
常乾坤當即回答說道:“沒問題。”在那3天之后,一份擬好的方案就被遞到了聶參謀長那里。
聶參謀長看了之后非常高興,說道:“好,我們有飛機參加開國大典,給大典盛況增光,你們要抓緊時間很好地組織訓練。”
最后,聶參謀長語重心長地強調,在空中編隊受閱期間,安全是最重要的,必須要讓全過程安全地進行。
空中受閱和值班任務主要是南苑飛行隊來完成,除此之外,還抽調了東北航校的兩名技術好的飛行員林虎、孟進參與進來。
當時,想要完成這個任務有兩個很實際的問題,首先是飛機的問題。
“野馬”戰斗機
在當時南苑飛行隊雖然有很多飛機,數量能夠得到保證,但是這些飛機不統一,各是各的牌子,所以飛機的性能就會存在差異。
舉個例子,在這些飛機里面,美制的P-51“野馬”戰斗機的速度非常快,它的時速能夠超過700公里。
而英制的DH-98“蚊式”轟炸機、美制L-5聯絡機、C-46和C-47運輸機等速度就很慢了,有些聯絡機和教練機的時速甚至不到二百公里。
所以,要讓這些飛機同時完成受閱具有很大難度。
當時最初確定的方案是用9架“野馬”戰斗機排成3個“品”字形,以這個編隊飛過天安門上空。
但是聶參謀長覺得這樣編隊,飛機的數量就顯得很少。所以這個方案后來變成了9架“野馬”、2架“蚊式”、3架C-46、2架PT-15教練機和1架L-5聯絡機共17架飛機,分成6個分隊,然后組成混合的編隊進行受閱。
可是,要把這么多不同性能、不同牌子的飛機湊到一塊兒,還要展現出編隊的形式,可想而這次受閱任務有些棘手。
受閱飛機
并且以當時的條件來看,飛機上的各個通信設備是很陳舊的,統一配合和指揮難度也很大,所以這個受閱任務十分艱巨,而這還只是第一個問題。
如果說第一個問題是關于設備,那么第二個問題就是關于“人心”了。
其實那個時候的很多飛行員是從國民黨那邊起義過來的,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幾個月前還向我們投過炸彈。
這些飛行員,在技術方面基本是可以放心的,而問題就在于他們在思想上是否是真的在我們這邊,這也是航空局最深思熟慮的問題。
舉個例子,在這些飛行員之中,有一位名叫楊培光的人員,他原來是國民黨空軍第四飛行大隊上尉分隊長。
他在起義后,在一次飛行訓練期間,他駕駛飛機的螺旋槳打到了華北軍區航空處處長方華,最后方華失去了生命。
而這個事件引起了當時場上所有干部戰士們的強烈憤怒。
常乾坤隨后仔細調查了這個事件,他發現當時楊培光所駕駛的“野馬”戰機存在一些問題,那個飛機的機頭較高,發動機又很長。
“野馬”戰機
當開著飛機在地面上滑行的時候,飛行員是很難看清前方的障礙物的,只能夠不停地走“S”彎來進行觀察。
所以方華的犧牲是一個意外事件,而且在當時對楊培光的處理也要觀大局,如果處理不恰當是會影響到其他起義歸來的飛行員。
最終,經過航空局的領導們一同研究,讓楊培光繼續訓練,保留參加受閱的資格。因為這件事,他們還寫了報告匯報,最終得到了周總理的批準。
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后,飛行隊就開始了艱苦的訓練過程。
為了讓整體的隊形既整齊又統一,他們再把飛機在空中的間隔規定好,保證距離,讓飛行員爛熟于心。
并且讓各個飛機的駕駛員牢記長機在自己擋風玻璃上的投影與位置,學會看準偏差,掌握調整位置的心得,最后要形成“條件反射”。
同時,為讓觀看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常乾坤主持進行沙盤作業。
通過了反復的演練,最終確定了最佳的路線,也就是讓飛機群從金水橋以南、南紅墻以北通過,這樣的觀看角度才是最佳。
同時,他們還考慮了飛機飛行高度的問題,因為不排除飛機在空中出現故障急需降落的情況。
在參考了蘇聯專家的建議之后,他們最終確定了適合的飛行高度。
在這個確定的高度上,就算飛機的發動機發生了故障,飛機還是能夠通過滑行離開天安門和居民區,在城外的區域降落。
天安門
在飛機的訓練期間,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有一次全國政協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會議,而在開會中的代表們突然聽到了一陣飛機的呼嘯聲,代表們還有點兒擔憂。
就在這時,主持會議的周總理馬上安慰大家說:“這是我們的飛機,正在演練,為開國大典做準備。”大家聽了之后都感到備受鼓舞,頓時響起了一陣熱烈的鼓掌聲。
那個時候空中的安全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為了保證天安門的空中安全,經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批準,參考了紅場閱兵的方式,決定讓參加檢閱的飛機 “帶彈飛行”。
當然,并不是每一架飛機都能夠帶彈,只有幾架戰斗值班的受閱飛機才裝的是實彈,而其余飛機裝的全是啞彈。
而且其他沒有配備武器的飛機,在起飛之前都必須通過安全檢查,每一個彈倉都被牢牢鎖住,防止飛機內的任何能夠造成傷害的物品被拋出,以此保證地面人員的人身安全。
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齊聚了30萬軍民,開國大典也正式開始了。
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講話
當時受閱飛行部隊的指揮體系包括了地面塔臺指揮,天安門城樓下總指揮,指揮聯絡室等。而用于降落的機場就選定了北平西郊、天津張貴莊和河北唐山這3個機場。
時間來到了4時,受閱的機群從南苑機場起飛,以“慢鳥先飛”的方式出發。每輛飛機的速度不同,所以讓慢的先飛,快的后飛。
這些飛機在通縣雙橋鎮的空中集合,隨后依次由東向西分別進入到閱兵的航線。
“野馬”“蚊”式在通縣進入,C-46在通縣和建國門之間進入,聯絡、教練機在建國門上空進入,變成閱兵隊形通過天安門的上空。
在4時35分,空中受閱分列式就正式開始了。首先是9架“野馬”飛機飛在了最前方,排成了3個分隊,編成“品”字形向前飛行。
“品”字形編隊
緊接著的是第4分隊的2架“蚊”式飛機,編成了“一”字形,在后面的是第5分隊,由3架C-46組成,也編成了“品”字形。
其后是第6分隊,由2架PT-19教練機和1架L-5聯絡機組成。到這里為止,17架飛機的編隊就全部受閱完畢了。
然而,在第6分隊的后面,竟然又飛過來了9架“野馬”飛機,所以在地面上的觀眾們并沒有記錯,確實看到了26架飛機。
受閱飛機編隊圖
那么這后面的9架“野馬”是從哪里來的呢?其實在當初設計方案的時候,準備了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就是正常的飛過17架飛機,來接受檢閱。
第二個方案則是,如果當天的受閱飛行順利進行,并且沒有其它襲擾,那么最前面的9架“野馬”飛機完成檢閱后,就馬上加速飛出復興門,繞著北京的城墻飛行一圈。
然后再一次飛向天安門廣場,并且還要正好跟在第6分隊的后面,因為第6分隊的飛行速度較慢,有機會趕上。
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一共有26架飛機參加了受閱飛行,其實飛機的數量只有17架。
“野馬”飛機
如今,祖國強大了,我們不再需要飛兩遍飛機了,但是我們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寫文不易,如果您喜歡此文,請點贊、評論、關注,謝謝大家啦!
【文/圖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