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哀悼被審判,是誰在殺死真實的情感?
1
笑容與眼淚,都是她的罪證。
2月22日。
海口的風裹著咸澀的海水味。
薛凱琪站在舞臺上,唱了一首歌——《半路》。
唱到那句"人生永遠是一半"時,突然轉身背對觀眾。
她說:“只要我們還在……”
只要我們還在,就沒人半路離開。
她仰起頭,眼淚無聲地滑向耳后——
這是 沒人知道,這是方大同離世的第二天。 直到3月1日,經紀公司公開訃告,人們才驚覺: 那場音樂節的哽咽,是她對摯友最后的告白。 2月28日,她發過一條微博:"全程都是好心情。" 于是審判降臨。 "好友剛走,你怎么笑得出來?" "冷血,虛偽,消費逝者!" 他們不知道,那時她連他的死訊都未曾知曉。 2 2009年1月,頒獎禮現場。 方大同獲得作曲人大獎、男歌手金獎。 薛凱琪激動大哭,拿著手牌大喊道:“方大同!” 臺下尖叫如潮水,仿佛下一秒就要見證愛情。 可他們終究停在"友情以上"。 這段始于2005年華納唱片大樓的緣分,初遇時便帶著宿命感。 方大同帶著夏威夷口音的粵語,局促不安。 薛凱琪用紅色長靴和英語對話,打破隔閡。 他為她打破錄音棚禁食規定偷藏薯片。 她為他爭取舞臺機會站臺宣傳。 當方大同以《春風吹》驚艷樂壇時,薛凱琪主動邀歌:"我想要女聲版的同款。" 于是《糖不甩》誕生,清甜小調裹著方大同藏在音符里的"甜在心"秘密。 薛凱琪偏執地愛著小調,方大同在旋律里克制地疏離,卻為她打破韻律的藩籬。 那些未曾自渡的曲式,最終化作饋贈的月光,在五線譜上流淌很多年。 他寫《不要愛我》,她唱《慕容雪》。 他教她用理性對抗抑郁,她帶他走出社交恐懼。 那些深夜的電話、即興的合奏、繪本里的童話,拼湊成二十年無需解釋的默契。 2009年的致命深夜,薛凱琪撥通方大同電話說"我想自殺"。 他用理性與溫暖拉住懸崖邊的靈魂。 同時聯系薛母趕到現場。 后來他為她寫下《Over》,將"陽光出來了"的承諾譜成救贖的旋律。 她在他氣胸發作時默默塞暖手寶,在頒獎禮為他獲獎哭到失控。 直到死亡將一切碾碎。 有人計算方大同微博里234次"薛凱琪",卻算不出她取消巡演場次時的掙扎。 有人截圖她更換的繪本封面,卻截不到她失眠時反復翻看的私信記錄。 最殘忍的,是連悼念都要按標準格式書寫。 3 "為何不發合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