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600字
閱讀完約5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黃凌屹 賀夢璐 文/圖
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借貸寶”“人人信”等電子簽借貸平臺“砍頭息”“虛假賬號”等亂象,這些平臺利用電子簽技術,將高利貸包裝成“合法借貸”。事件中的洪先生借款5000元,只收到3500元,卻需要在7天內支付1500元利息。也就是說,該筆貸款的年化利率高達2234.69%,遠超法定上限。
3月20日,金融投資報記者實地走訪成都借寶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冊地址,門口有多位巡防隊員在巡邏。記者注意到,目前借貸寶辦公區已被封鎖,僅允許在該寫字樓工作的相關人員進入。
探訪
輿論風波仍在發酵
金融投資報記者來到借貸寶總部所在地,在該寫字樓內的“入駐企業一覽”顯示屏上,并未發現有成都借寶科技有限公司的“身影”。
中午時分,即使“借貸寶風波”已過去幾天,記者仍聽到有不少同在這棟樓的“上班族”對此議論。“周一上班踏進電梯才猛然發現,原來借貸寶竟‘藏’在同一棟樓里,原來網貸竟在我身邊。”在某企業管理公司上班的鄒女士表示。
借貸寶總部所在地
3月15日,“錦江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錦江區財政局第一時間會同區市場監管局、區公安分局等部門組建工作組,赴借貸寶平臺所在公司開展聯合調查,已依法責成企業暫停平臺運營。
針對央視“3·15”晚會報道中提及的借貸寶平臺相關問題,借貸寶于3月16日發布聲明稱,借貸寶主營業務是為用戶間借貸提供電子借條合同,初心是通過規范有效的電子合同保障出借雙方的合法權益。報道中提及的“放款人繞過平臺交易”“用戶遭遇高利貸、砍頭息、展期費”等問題,暴露了我們在部分業務場景中存在監管疏漏。
借貸寶表示,目前,平臺已暫停新增欠條的服務,已登記的欠條、還款、展期等功能不受影響,同時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整改工作。未來我們將嚴格限制欠條功能的使用,杜絕陌生人間的非法出借行為,并在App內進一步增強風險提示,幫助用戶識別非法借貸陷阱。
記者注意到,目前蘋果、安卓等多個手機應用市場已下架借貸寶。
亂象
借款人誤入“砍頭息”、高利貸騙局
借貸寶官網顯示,其有1.4億注冊用戶數,1.1億筆登記借條數。顯然,這一龐大的數字背后,洪先生的遭遇絕非個例。
曾經在借貸寶平臺借款的李先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也遭遇了此類情況。“部分借貸平臺通常以低息、快速放款等噱頭吸引借款人,但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各種手段變相收取高額費用,導致實際利率遠超宣傳水平。”李先生表示,最近一次在相關平臺上借款3000元,僅到賬2100元。
顯然,在借貸市場中,“砍頭息”、高利貸仿佛是難以根除的頑疾。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看到,涉及“高利貸”關鍵詞的投訴多達355502起。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借貸成本來看,部分借貸平臺上的許多借貸行為存在著利率過高的問題。一些出借人利用平臺的隱蔽性,肆意抬高利率,使得借款人背負著沉重的還款壓力,這種高利率往往超出了合理范圍。借款人可能因為一時的資金周轉困難而陷入借貸平臺的高息陷阱,他們可能需要不斷地借新還舊,債務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最終導致無法承受的后果。
3月16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倡議稱,此類事件暴露出一些披著“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外衣的互聯網平臺在技術應用、合規經營、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涉嫌違法犯罪。該協會倡議,嚴禁為高利貸、套路貸、收取砍頭息、暴力催收、非法貸款中介等違法違規活動提供技術便利或信息掩護,嚴禁利用技術手段(如,偽造身份信息)、幫助合作方(如,職業放貸人)或誘導消費者(如,選擇欠條)逃避金融監管。
“借款者要警惕區分合法債務與非法債務。”北京天達共和(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小亮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合法債務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例如利率不超過合同成立時LPR的4倍、無“砍頭息”等違法收費。非法債務通常指采用欺詐、脅迫手段或虛構債權形成的高利貸(如利率超法定上限)、套路貸、裸貸等。
律師說法
“網貸不用還”系誤導言論
隨著“借貸寶風波”持續發酵,關于“若借貸平臺‘涼了’,網貸不用還了嗎?”“借款人真的可以免除債務嗎?”等話題的討論還在升溫,金融投資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多位律師。
對于借貸平臺與債務是否捆綁這一問題,北京天達共和(成都)律師事務所張宇律師指出,借貸平臺作為撮合交易的中介機構,借款人仍需依約償還合法范圍內的本金及利息。若平臺涉嫌違法(如虛構債權等),借款人可通過訴訟確認債務效力,但需主動舉證。
那么,非法債務還需要償還嗎?北京天達共和(成都)律師事務所張小亮律師認為,即便是非法債務,借款人也需償還合法部分,即本金扣除違法費用后的實際金額,以及不超過LPR4倍的合法利息部分。借款人若單方面拒還全部債務仍存在法律風險,必須通過司法程序確認債務性質后,方可主張僅償還合法部分。
“相關部門整治網貸亂象旨在規范行業,‘網貸不用還’系誤導言論。”張宇律師表示,借款人應依法甄別債務性質,理性主張權利,避免因拒還合法債務而承擔法律責任。
另外,借款人要如何保護自身權益,避免掉入高利貸陷阱?
“借款人要選擇正規的貸款平臺,優先選擇銀行及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非正規渠道借貸不僅存在高利貸、套路貸等風險,借款人還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泄露或遭受其他不法侵害。”張小亮表示,此外還要仔細閱讀借款合同,也要警惕貸款平臺以各種名義收取額外費用,如“服務費”“擔保費”等。
借款人要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北京天達共和(成都)律師事務所蘇碩律師表示,在借款過程中,借款人也要注意保存所有交易記錄和通訊記錄,包括合同、還款記錄和與平臺的溝通記錄,如遭遇強制放款、暴力催收或高利貸等,要及時向金融監管部門、公安機關舉報等,或起訴確認債務范圍,此外,若發生借款人個人隱私被泄露等情況,借款人還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提起訴訟。
責編|賀夢璐
校檢|袁鋼
審核|姚彥如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注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聯系金妹兒:028-8696849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