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招商引資任務,曾經對接過幾個公司,其中在和一個上市公司老總聊天時,他感慨道,其實創業沒有那么難,現實中很多有頭腦、都想法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永遠只停留在想的階段。
這個老總的話讓我醍醐灌頂,確實,成功之前的過程也許會有波折,但除了行動之外還真沒有捷徑,要說秘訣只有一個:先上車,再調整姿勢。
一、別等萬事俱備,先邁出第一步
很多人總想著“等準備好了再行動”,結果永遠卡在準備階段。
其實這就像學騎自行車,你不可能先學會平衡再上車,而是得先跨上去蹬兩腳,摔幾次自然就會了。
過度糾結細節的人,往往被自己的猶豫糾結所耽誤——拜訪一個客戶猶豫了三天還在琢磨用什么措辭來攻克,創業計劃書攢了三年還沒注冊公司。
這時候你要清楚:行動本身就會給你答案,坐在原地空想只會越想越慌。
二、為什么建議“先上車”?
焦慮是越想越多的
大腦有個怪毛病:事情沒開始前總愛放大困難。比如你擔心上臺演講會忘詞,但真站到臺上反而能說順了。
這是因為行動會逼著大腦集中處理眼前問題,沒空胡思亂想。就像跳進泳池前覺得水冷,撲騰兩下就適應了。
機會不等人
機會是靠自己去爭取的,可不會停在那等你。你等存夠錢再買房,房價可能漲了;等學完所有技能再跳槽,好崗位早被人搶了。
很多事根本沒有“最佳時機”,就像公交車不會專門等你系好鞋帶再發車。先擠上車的人,至少能跟著車往前挪,總比留在站臺吹冷風強。
三、上車后,怎么調整?
接受會摔跤
別指望做什么事一次就完美成功,新手開車上路熄火很正常,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方案被否了就問清楚哪里不行,投資虧錢了就復盤錯在哪,修正方向是前進的一部分。
定期看路標
做什么事,啟動起來中,不要悶著頭一個勁往前沖,要定期看看“路標”——現在的狀態?前景方向對嗎?定期看“路標”的好處時,當方向和過程出現差錯時,能及時糾正,確保走在正確的路上。職場人可以每月復盤工作方法,創業者要季度檢視商業模式。但別檢查得太勤,天天調方向反而容易繞圈。
注意幾個誤區
不把莽撞當勇敢
“先上車”不是叫你閉眼亂闖。起碼得知道公交是往東還是往西,別明明要去機場卻跳上火車站的大巴。
出發前做點基本功課:查地圖、看時刻表、帶點零錢,這些基礎準備不能省。
該跳車時要果斷
如果發現上錯車了,別硬撐著坐到終點。比如創業半年還沒一個客戶,可能商業模式有問題;工作天天加班卻毫無成長,或許該考慮換賽道。及時止損不是失敗,而是把時間留給對的事情。
結語
說到底,人生是動態的,沒有誰的人生能完全按計劃走。
那些總在等“合適時機”的人,最后往往等到的是別人的尾燈。
完成60分的開始,勝過100分的空想。
先讓自己動起來,剩下的問題,走著走著就有答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