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之后,德國人勢如破竹,蘇聯人節節敗退。
在最危急的時刻,德國人距離莫斯科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蘇聯完了,但沒想到一場極寒天氣來襲,讓德國人即將到手的勝利,拱手相讓。
當時德國人缺衣少食,幾乎只能硬扛極寒,但在如此境地之下,德國人竟然沒有出手搶奪蘇聯民眾的衣服御寒,這是為什么?
閃擊戰是德國人在二戰期間最厲害的發明,它幾乎打破了人類傳統軍事理論的所有框架。
所謂的閃擊戰就是集合人數眾多的機械化部隊,配合空軍,立體作戰,一方面是戰斗規模巨大,另一方面則是機動性超強。
在德國人的鐵蹄之下,整個歐洲大陸都在閃擊戰的攻擊中,土崩瓦解,波蘭,法國等國家被打的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德國人占了先手,再加上波蘭和法國并非最頂尖的國家,所以才讓德國人得逞,但實際上,如果德國面對的是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即便是閃擊戰,也不可能取得勝利。
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持有這樣的看法,所以,哪怕在二戰全面爆發兩年多的時間里,都沒人相信德國人會對蘇聯下手。
這一點,連蘇聯人也深信不疑,更何況,他們還簽署了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也正因為如此,當1941年6月22日,德國人突然對蘇聯動手的時候,全世界都震驚了。
而更讓人震驚的是,德國人不但公然撕毀協議,關鍵的是,蘇聯人竟然也擋不住德國人的閃擊戰。
這一點可是大大的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當時蘇聯是整個歐洲大陸最后的堡壘,所有人都覺得,只要蘇聯還在,只要蘇聯開啟戰爭機器,那么德國人的末日就要來臨了。
可誰能想到,蘇聯人的防線在德國人的機械化部隊面前,不堪一擊。
不但在戰爭一開始,蘇聯就陷入崩潰的境地,更無語的是,德國人一路進攻,蘇聯人一路撤退,甚至連一場有效的反擊都組織不起來。
蘇聯尚且如此,全世界都瑟瑟發抖。
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德國人也來到了整個二戰期間的最高光的時刻。
到了1941年9月,基輔被占領,60萬蘇軍戰死。
這妥妥的是一次絞肉行動,這場戰役,不但極大的打擊了蘇聯人的信心,也讓德國人的信心空前膨脹。
有了占領基輔的勝利,緊接著,德國人的下一個目標就對準了莫斯科,蘇聯的心臟。
有了基輔勝利作為基礎,當時德國人從上到下都非常亢奮。
原本,連德國人自己都覺得打蘇聯,一定是硬仗,不付出一些慘痛的代價,絕不可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勝利。
但是誰承想,從六月到九月,三個多月的時間里,蘇軍的水平不過如此,甚至六十萬蘇軍集合在一起,也不過跟烏合之眾沒啥區別。
所以,德軍對于接下來的莫斯科戰役表現的非常樂觀,他們認為,莫斯科就算比基輔戰役費勁一點,也不會有多難。
再加上基輔戰役消耗了蘇軍大量的有生力量,那么接下來的莫斯科戰役,就算蘇軍有什么想法,恐怕也無力實現。
而接下來的行動,似乎也部分印證了德國人的想象。
此后兩個月的時間里,德軍的推進仍舊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蘇聯面對德國的閃擊戰,根本來不及反抗。
畢竟還不等蘇聯人準備好,德國人已經沖上來了,蘇聯人只得不斷的狼狽撤退。
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一些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只不過,當時無論是德國人還是蘇聯人都沒有人真正注意到這些變化。
一來,蘇聯面積的廣大,遠不是小小的德國,能夠相提并論的。
要知道,閃擊戰的核心在于機動性,正所謂天下武功,無快不破,之所以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后始終無法有效抵抗。
就是因為德國人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哪怕蘇聯人想要抵抗,但是根本來不及準備,這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崩潰已經開始,根本擋不住。
但是,隨著德軍的不斷深入,一個重大的問題開始顯現,那就是物資補給。
戰斗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波蘭早已被德國占領,德國人可以方便的從波蘭源源不斷的向蘇聯戰場運送物資,前線的將士吃的飽,自然就打仗的時候就沒有后顧之憂。
可是當德軍推進到莫斯科附近的時候,這里距離蘇聯和波蘭的邊境已經有1000公里的距離,這個時候,德國人物資的運送效率已經大打折扣了。
為此,德國人只能優先解決前線武器裝備和食物的問題,至于其他的物資,只能容后議。
第二,德國人對于蘇聯的冬天沒有概念。
蘇德戰爭爆發于6月,高潮出現在9月,這個時間段里,正是盛夏時節和初秋時分,對于戰爭來說,是最好的時間點。
事實上,德國人選擇在夏天開啟戰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為了盡可能避免天氣對戰爭的影響。
畢竟,在戰爭一開始,德國人狂妄的表示,三個月之內滅亡蘇聯。
如果真的按照德國人的計劃,6月開戰,到了秋天,蘇聯已經滅亡了,那么就算是隆冬時節來臨,也沒有什么問題了。
但是,蘇聯畢竟是蘇聯,雖然蘇聯在蘇德戰爭開始的時候,始終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自然不同于波蘭,法國這樣的國家,即便狼狽,也不會輕而易舉的戰敗。
所以,等到德國人來到莫斯科的時候,蘇聯的冬天已經來了。
事實上,從10月開始,德軍就開始對莫斯科展開攻擊,但是莫斯科畢竟是蘇聯的心臟,因此,蘇聯調集大量軍隊參與戰役,死死的拖住了德軍的腳步。
一直到12月5日之前,德國都沒能踏入莫斯科市區一步。
正因為蘇軍頑強抵抗的這兩個月,為整個蘇德戰爭的轉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12月,已經是蘇聯的隆冬時節,因為地處大陸深處,莫斯科的冬天比大西洋沿岸要冷十幾二十度,因此,當12月來臨的時候,莫斯科出現了超過零下20度的極寒天氣。
誰能想到這場低溫,成為了蘇德戰場的勝負手。
德國的機械化裝備,根本就不是針對極寒天氣設計的,因此,當寒潮來襲的時候,德國的裝備紛紛罷工,使得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消耗殆盡。
而更讓德國人無語的是,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德軍能夠勉強補給武器和食物就已經不錯了,而在極寒來襲的時候,運輸效率進一步降低,使得德國人連御寒的衣服都沒有。
因此,出現了大量的非戰斗減員,因此,不可一世的德軍終于遭遇了慘敗。
這個時候,很多人就好奇了,既然德國人缺衣少食的,為什么不去搶奪蘇聯人的衣服來御寒呢?
原來,并不是德國人心慈手軟,其實蘇聯人早都料到隆冬來臨之后,優勢將向蘇聯傾斜。
蘇聯人直接來了一個堅壁清野,在莫斯科保衛戰開始的時候,就把民眾和所有能搬走的物資全部搬到了后方。
當德國人瑟瑟發抖的時候,整個莫斯科的郊外,啥都沒有。
自此,不可一世的德國人終于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也是從這一刻開始,蘇德戰場乃至二戰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