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已經躍居全球票房榜第五名
截至本文發布時,《哪吒2》全球票房已突破150億大關,超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躍居影史第五。這不僅標志著票房的勝利,更演變為一場文化符號的全民狂歡——光線傳媒股價漲停、衍生品供不應求、海外熱度持續攀升,這些現象共同印證著IP經濟的三大黃金法則:情感共鳴、生態閉環與長期主義。
《哪吒2》的成功始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宣言,精準擊中年輕群體反抗偏見、追求自我定義的集體情緒,將觀眾從普通消費者轉化為文化信徒。影片采用現代敘事重構傳統神話:敖光的溫柔父性、石磯的反內耗宣言、申公豹的復雜人性,既保留東方文化底色,又注入普世價值觀。這種文化混血策略不僅引發華人世界共鳴,更推動中國文化出海進程——目前海外票房已達2億元人民幣,雖與好萊塢仍有差距,卻展現出顯著進步。
《哪吒2》周邊衍生品熱銷,出現“一吒難求”
從商業維度觀察,《哪吒2》真正突破在于構建完整IP生態。除150億票房外,衍生品銷售額達3.2億元,占總營收28%。敖丙手辦盲盒上線即售罄,二手市場溢價超300%;敖丙主題漫畫引發校園搶購潮;哪吒文旅項目蓄勢待發。這種“內容+體驗+場景”的生態閉環,正是迪士尼《星球大戰》、日本《寶可夢》等頂級IP的成功密碼,現如今,中國的IP經濟也開始進入到生態化時代。
此外,導演餃子耗時五年打磨細節:海怪皮膚紋理、哪吒黑眼圈動態效果、138家特效公司協同作戰,每個環節都彰顯“內容為王”的鐵律。
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更通過藕餅CP狂歡、敖光美顏老爹梗、觀眾自發彩蛋挖掘,形成獨特的二次創作生態。這種用戶共創模式賦予IP持續生命力,正如導演所言:“優質IP應允許觀眾參與敘事重構。”目前《哪吒2》已為國產IP樹立標桿,而中國科幻電影正成為下一個孵化重點。
《流浪地球》系列雖開啟中國科幻大門,但優質科幻IP仍屬稀缺資源,不過,最近一本小說卻帶來了希望。
《太空之城·反擊》正成為中國科幻IP新圖騰
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去年4月推出的硬核戰爭科幻《太空之城》,主要講述了人類與外星文明“星際聯盟”生死博弈的故事,小說首月預售銷量破萬,被軍事專家評價“技術預見性遠超當下”。如果說《哪吒2》是神話IP的巔峰,那么《太空之城》就很可能成為科幻IP的新圖騰。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應當高度重視科幻電影及科幻 IP 的發展。從結果倒推過程,我們可以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美國的強大,主要源于其“五駕馬車”的支撐:一是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金融霸權體系;二是以高科技產業鏈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三是強大的軍事力量;四是吸納全球頂尖人才的能力;五是與之匹配的強大軟實力。
在前四個領域,我們與美國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在軟實力方面,差距依然顯著。以電影為例,盡管國產電影《哪吒2》取得了全球第五的票房成績,但與美國電影相比,差距依然明顯。在電影票房前十的榜單中,九部均為美國電影。美國電影不僅在本土市場取得高票房,更在全球范圍內占據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國產電影的影響力主要局限于國內市場。例如,《哪吒2》的海外總票房僅為兩億人民幣。由此可見,我國軟實力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亟待提升。
迪士尼和好萊塢是當之無愧的“美國名片”
那么,中國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應當是什么?美國軟實力的兩大典型代表是好萊塢與迪士尼。它們每年向全球觀眾推出大量優質大片,而且無論是好萊塢還是迪士尼,其中科幻片或帶有科幻元素的電影占據了重要比例。
一個國家若無法制作科幻電影,就不能算作真正的科技強國。科幻電影是國家工業化與技術化的產物,也是影視文化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美國人曾說,世界上每一座電影院都是美國的大使館,這充分體現了影視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觀看《哪吒 2》之后,再閱讀《太空之城》,我們會有更深的感觸。從內容來看,《太空之城》的硬核科幻基石在于科學邏輯的嚴謹性,這也是其獲得眾多專業科幻迷認可的關鍵。
由磁力拼接構筑的“雪花母船”,華麗的外表下,是強悍的戰斗力
書中從消磁武器摧毀地球磁場、到恒星壓縮技術威脅太陽系,每一個設定都基于現有物理理論的延伸。雪花母船的磁力拼接機構、以鴻雁命名的量子戰機,既充滿未來感,又扎根于現實科技。小說中的棱鏡世界讓意識永存,弦通信技術使 5G 技術顯得過時。這些設定并非空中樓閣,而是與馬斯克的腦機接口、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遙相呼應,給人以科幻預言的震撼效果。因此,硬核科幻不僅是科幻迷的狂歡,更是對現實科技的倒逼。
然而,如果僅有硬核元素,《太空之城》也不過是一本科技說明書,意義有限。其真正的靈魂在于對人性、文明、命運等深層次問題的深度探討。
書中采用反英雄敘事,沒有傳統的超級孤膽英雄拯救世界的情節,而是將主角設定為一群會犯錯、會迷茫的普通人。核心主角林子沫在戰友的葬禮上立誓復仇,但在戰爭中逐漸領悟到團結而非征服的真諦,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與好萊塢的個人英雄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在《流浪地球》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價值觀。
人類反抗外星人的入侵,如同近現代中國的自強崛起之路
此外,書中還包含社會隱喻。故事中存在兩個對立的階級:天穹上層和蟻巢下層,他們之間的沖突反映了當下資源分配的困境。當外星人入侵時,人類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式應對,這暗合了近代中國的自強之路。在小說的結尾,作者提出了深刻的哲學拷問:當人類意識永存于棱鏡時,肉體是否仍是生命的必要組成部分?當人類文明面臨滅絕時,尊嚴與生存孰輕孰重?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作者也沒有給出明確答案,而是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這種開放性讓這部文學作品超越了自身的極限,直擊人類關懷的終極命題。
綜上,硬核立生、內核立魂、生態立命,《太空之城》已然構建起了完整的IP矩陣,其影視化前景廣闊。譬如,書中描繪的星際戰爭宏大場面和賽博朋克美學,可以通過頂級特效團隊轉化為視覺奇觀。棱鏡世界的意識上傳和量子戰機的穿墻特效,甚至可能推動隱身技術的革新。
《太空之城》中的外星飛船,可以設計盲盒、文旅等衍生品
此外,電影上映后,還能借鑒《哪吒2》的盲盒、聯動奶茶、文旅等衍生產品模式。《太空之城》的衍生空間更為廣闊。鑒于我國當前大力倡導科技發展,IP 方可與航天機構合作推出鴻雁戰機模型,與科技品牌合作開發弦通信概念手機,基于棱鏡世界設定,可打造元宇宙游戲,讓玩家親身體驗星際戰爭,甚至于,還可構建太空之城主題樂園,還原天穹上層的霓虹幻境和蟻巢下層的廢土美學。
而且在海外發行方面,科幻片相較于中國風動畫片更具優勢,因為國外觀眾對科幻題材更為熟悉。通過海外出版、與國際流媒體合作以及參加廢土電影節等方式,可以逐步將《太空之城》推向世界舞臺。
《哪吒2》和《太空之城》,將共同構成中國文化的IP與軟實力
所以說,從《哪吒2》到《太空之城》,我們見證的不僅是兩個IP的崛起,更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覺醒。當神話與科幻、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IP宇宙中碰撞融合時,一個屬于中國的想象力黃金時代正在降臨。
在此,我鄭重向大家推薦《太空之城》,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得自己的感悟。目前,《太空之城》小說正在推進影視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左下方鏈接購買,共同推動中國科幻電影走向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