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意見領袖”們總愛站在道德高地上指點江山,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化身、真理的喉舌。當某些人將批判的矛頭對準他人時,卻悄悄在背后干著更骯臟的勾當——這種“左手揮鞭抽打他人,右手暗箱操作牟利”的荒唐事。
2025年3月21日,國家稅務總局一紙罰單揭開擁有5000萬粉絲的網絡大V司馬南真面目:偷稅金額超462萬元,關聯企業虛列成本、濫用政策,合計被罰超900萬元。諷刺的是,他曾發布痛斥偷稅的視頻,將薇婭等逃稅者罵作“道德淪喪之輩”,甚至以美國富豪避稅為例標榜自己的“正義立場”。如今,這個口口聲聲要“凈化社會”的人,卻活成了自己口中那個“最無恥的偷稅者”。
經查,2019年至2023年間,司馬南通過隱匿收入、虛列成本、虛假申報等手段,少繳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共計462.43萬元;其實際控制的北京梅迪亞中文影視策劃中心通過虛列成本、違規享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少繳企業所得稅75.32萬元。最終,稅務部門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合計926.94萬元。
這位曾以“反偽科學”聞名的網絡大V,其偷稅路徑堪稱“專業”:將廣告費轉入親戚賬戶,利用“陰陽合同”逃避監管;通過控制的企業虛列成本,將個人收入“包裝”為公司經營所得,以小微企業名義享受稅收優惠。司馬南在2021年薇婭偷稅案中曾痛斥:“法律必須讓偷稅者付出代價”,甚至在直播間怒吼“偷稅就是犯罪”,如今卻因同樣罪名被罰,成為全民笑柄。
更令人不齒的是,司馬南在稅務部門調查期間仍試圖“甩鍋”——稱“輕信MCN公司代繳稅款”,試圖用“無知”掩蓋故意。但稅務部門的調查報告明確指出,其行為涉及“長期、系統性操作”,其公司賬目中存在大量異常資金流動,顯然絕非“無心之失”。
司馬南的偷稅案,本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人設崩塌”。他早年因揭露氣功騙局走紅,以“理性”“正義”自居,在直播中怒斥“偷稅者是民族敗類”。然而,當他在流量與財富中迷失時,卻用最擅長的“打假話術”包裝自己的貪婪。
他的行為邏輯堪稱黑色幽默:
1. “正義”是生意:通過“打假”積累的公眾信任,成為他接廣告、賣課程的資本。他某社交平臺賬號單條廣告報價曾達40萬元,全網粉絲超5000萬,這背后是“正義人設”換來的商業價值。
2. “雙標”是生存法則:一邊高喊“法律必須制裁偷稅者”,一邊用“專業手段”偷稅漏稅;一邊批判“偽科學”,一邊暗中練氣功(曾被曝參加“氣功大師”活動),人設早已成為利益工具。
3. “甩鍋”是最后的遮羞布:當東窗事發,司馬南試圖用“無知”“被坑”博取同情,卻暴露了其對法律的極度輕蔑。
司馬南“偷稅門”事件再次印證:人設越完美,崩塌越慘烈。當網民開始用“顯微鏡”審視意見領袖的言行一致性,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表演者終將被反噬。社會需要的不是站在高處的“道德判官”,而是經得起法律檢驗的真實榜樣。
在現實當中,有些網紅通過“打假”“愛國”“反偽科學”等標簽收割流量,但其本質是用道德綁架公眾注意力。司馬南的案例證明,當“打假”成為生意,打假者自己也可能成為更大的騙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