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研究表明,某些抗腫瘤藥物可能與間質性肺疾病(ILD)相關,但缺乏大規模真實世界數據。來自中國青海的研究者近期在《柳葉刀》子刊eClinical Medicine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旨在通過藥品警戒分析,檢測乳腺癌治療中新型抗腫瘤藥物與ILD的不成比例報告信號。
研究方法
本研究從FDA不良事件報告系統(FAERS;200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和日本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據庫(JADER;2004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中提取數據。通過FDA和PMDA門戶網站直接下載結構化數據集,篩選經FDA批準用于乳腺癌治療的新型抗腫瘤藥物相關報告,且ILD為首選術語。排除重復報告、非乳腺癌適應證、未批準藥物及合并/相互作用藥物。采用報告比值比(ROR)評估不成比例報告信號,統計顯著性定義為95%置信區間(CI)下限>1且ILD病例數≥3。
研究結果
共分析FAERS中2913例和JADER中1868例ILD患者。FAERS中9種藥物顯示ILD報告信號:
●德曲妥珠單抗:ROR 12.17(95% CI 11.04–13.41)
●阿替利珠單抗:6.04(5.02–7.28)
●依維莫司:3.21(2.95–3.50)
●阿貝西利:2.87(2.52–3.27)
●帕妥珠單抗:2.84(2.49–3.25)
●奧拉帕利:2.29(1.65–3.19)
●恩美曲妥珠單抗(T-DM1):2.27(1.91–2.69)
●帕博利珠單抗:2.06(1.65–2.58)
●曲妥珠單抗:1.36(1.25–1.49)
JADER中7種藥物與FAERS結果一致。致死病例的中位發病時間顯著短于非致死病例(FAERS:56天 vs 71天,P=0.015;JADER:59天 vs 76.5天,P=0.046)。新型抗腫瘤藥物的ILD報告關聯性顯著強于傳統化療藥物(FAERS:OR 2.47,2.16–2.81;JADER:OR 1.61,1.37–1.88;P<0.0001)。ILD報告頻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FAERS:HR 1.0097,1.0036–1.0159,P=0.0020;JADER:HR 1.0183,1.0094–1.0270,P<0.0001),而體重較高者報告更少(FAERS:HR 0.9783,0.9729–0.9836,P<0.0001)。
研究結論
本研究發現部分新型抗腫瘤藥物在乳腺癌治療中與ILD存在不成比例報告信號,致死病例發病更快。相比傳統化療,新型藥物與ILD的關聯性更強。高齡和低體重患者報告頻率更高。但研究受限于數據不完整、藥物警戒固有偏倚及合并用藥干擾,無法確定因果關系,信號可能被高估或低估。建議臨床加強ILD監測,需通過前瞻性研究明確實際風險。
參考文獻:Zhu, Zijun et al.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novel antineoplastic agents dur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 pharmacovigilance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Volume 82, 103160
添加藥學瞭望管理員
進入學術交流群
《藥學瞭望》征稿邀請
01.投稿內容
征稿內容不限于:研究進展、團隊科研成果、臨床用藥經驗分享、典型病例解讀、疾病診治經驗、人文故事等
02.聯系人
投稿 | 學術報道 | 合作
投稿聯系人:劉老師 15201320201(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contact@siri.ntesmail.com
(來源:藥學瞭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