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后白領李薇在辦公室用園博士App拍下枯黃的綠蘿葉片時,她不會想到這張照片正通過5G網絡傳入武漢光谷的一臺服務器——那里的AI模型正在對比30萬張植物病理圖譜,結合她手機傳感器記錄的近期濕度、光照數據,30秒內鎖定了根腐病因。
這種精準到毛細血管級的診斷,正在顛覆一個年消耗超千億水資源的行業:傳統園林養護中,60%的肥料浪費源于經驗主義施肥,而70%的植物死亡案件發生在非專業人士手中。
3月19日,武漢仕代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仕代科技”)發布自主研發的“多模態AI園藝專家”。該多模態AI模型直擊傳統園藝行業長期存在的管理低效、數據孤島、專業知識門檻高等痛點,為行業智慧化轉型注入強心劑。
傳統園藝管理長期面臨多重挑戰。從城市園林的病蟲害防控、古樹名木保護,到家庭園藝的植物養護難題,均依賴人工經驗且效率低下。
仕代科技創始人李澤君介紹,新產品深度融合DeepSeek、Doubao、Qwen等大模型,依托超300萬字的本地知識庫,實現植物識別準確率超99%、病蟲害診斷覆蓋數百種類型,并通過多模態交互(視覺+語言)為用戶提供科學養護方案。
記者打開園博士App,拍照識花功能里藏著環保彩蛋——識別成功后,系統會根據植物碳匯能力生成“綠色積分”,累積可兌換城市公園門票或盆栽。這或許暗示著未來趨勢:當AI讓園藝變得無比精準,普通人也能通過指尖操作參與生態建設。
“這一技術突破,讓過去需要專業園藝師數小時診斷的問題,如今只需用戶拍照或簡單描述即可秒級解決。”李澤君說。
目前,多模態AI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新高地。據行業研報預測,2026年多模態AI市場規模將超30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45%。仕代科技憑借在智慧園林領域的先發優勢,已覆蓋全國百余市縣,其AI驅動的“智慧公園數字底座”“1+4+N文旅體系”等解決方案,正逐步構建起“生態+產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李澤君認為,未來,隨著AI代理、具身智能等技術的演進,園藝管理或將進入“無人化”時代。這場由AI掀起的綠色革命,正悄然重塑傳統行業的基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