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曜華
編輯 |周炎炎
新媒體編輯丨實習生 宋語菡
最近理財投資者又扎心了,又開啟了“比慘模式”,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所持產品近一個月已虧9.55%(年化)。另一位投資者也曬出近1個月已虧8.55%(年化)的產品,還有的投資者稱已虧七八萬。
號稱“穩(wěn)如狗”的理財怎么又不行了?
先別慌,-9.55%、-8.55%都是年化后的虧損幅度,實際近1個月凈值漲跌幅均不到1%,只是乘以12個月進行年化后就放大啦。
買了債券型基金的投資者可能更“煎熬”一點,Wind數據顯示,超過80%的純債型基金自上月中旬以來為虧損狀態(tài)(截至3月19日),其中18.64%的純債型基金凈值跌幅超過1%。忍受不了浮虧的部分投資者已經選擇了贖回,光3月份已經有超過10只債券型基金出現大額贖回。
背后是債市從2月中旬以來持續(xù)調整,以債券為主要投向的債券型基金和固收類理財產品自然也跟著凈值下跌。反映債市表現的指數中債-新綜合財富(總值)指數2月13日-3月19日期間已下跌1.6%。這期間純債型基金凈值平均下跌了0.56%。固收類理財產品還算穩(wěn),不過還是有35.44%的產品在2月13日-3月19日期間收益為負。至少有65只產品(占比0.24%)凈值跌幅超過1%。尤其以中長期利率債為主要投向的產品凈值跌幅不小。
那么債市跌成這樣,固收類理財產品和債券型基金要不要贖回呢?
債市下跌本身不可怕,怕的是出現負反饋,一旦出現負反饋就會進入“下跌→產品虧損導致贖回增多→產品被動賣債→進一步下跌→產品更大量贖回”的惡性循環(huán),出現這種情況債市往往容易跌得停不下來,砸出深坑。
現在債券型基金已經出現了不小的贖回壓力,銀行理財虧損面還不是很大,主要是之前的盈利還能撐一撐,但是財小圈跟理財公司投資經理們聊了聊,如果債市繼續(xù)大跌的話,銀行理財可能也扛不住。
那么這時候要贖回債券基金和銀行理財嗎?來看看這張歷史走勢圖,債市通常熊短牛長,除非經濟形勢逆轉、通脹壓力顯現、貨幣政策明顯收緊甚至轉向,如果還是低利率時代的話,債市中途的調整也不必太悲觀,這輪下跌主要還是因為去年以來漲太多了。
換個角度想的話,經過這輪下跌后,債券性比價可比下跌前高多了,年初那時候一頓猛漲后,投資經理們已經都不知道怎么下手了,收益率都太低了。
現在雖然還不知道債市什么時候能止跌,但是風險已經釋放不少了。
想自己買債券的投資者也可以在這種大跌之后入手買一點,就算出現波動,大不了持有到期,但是要選安全性高的債券,比如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地方債等。謹慎的投資者也可以觀望觀望,看債市能不能穩(wěn)住、會不會引發(fā)負反饋再決定。
不過,今年總體來說債市波動會比較大一些,擔心風險的話可以買期限偏短的產品,可能波動相對小一些。也可以考慮一些“固收+”產品,這類產品除了以固收類資產為主要投向外,還會通過配置債券以外的資產來分散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