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消息,頻繁出現在作者的視野中:
兩中字頭單位聯合發文,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第二十九條關于信貸對消費的支持中,原話是這樣描述的:
“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工作。”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里的行動方案,大意是:降低消費貸款利率、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周期。
在短視頻平臺上,這一結論被歸結為:低至2.4%的貸款利率、最高50萬的消費貸款額度,以及最長7年的消費貸款周期。
針對當下的消費行情,一部分網友將其歸結為:提振消費,在發券和發錢之間,選擇了發貸。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共有30條,信貸支持只是其中的一條。這份文檔的內容并不復雜,也很容易在互聯網上找到,建議認同上述結論的網友,去閱讀一下全文。
消費貸款期限延長到7年,貸款利率調低至2.4%,跟三年前(2022年3月)的中長期貸款利率4.6%相比,降幅幾近腰斬。
短短三年間,中長期貸款利率從4.6%、3.6%下降到2.4%,這讓很多網友期待,這一利率是否會下降到1%呢?
我們很難準確預測未來會發生的事,但可以參考其他國家過去執行過的利率,畢竟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宏觀經濟可用的調控方案,無非那幾招。
以四分之一世紀為時間跨度,我國中長期貸款利率一度高達7.8%。這一時期,只要把錢存到銀行,就能保證財富的穩定增長。
不僅是過去三年,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我國中長期貸款利率是持續下降的,即把錢存到銀行,不再是保證財富不縮水的最優先方案。
在這長達十年的周期內,美國的中長期貸款利率,經歷了多輪的上漲與下跌,最低甚至僅有0.3%,最高一度達到4.7%。
與我國過去十年持續下跌的趨勢有所不同的是,經歷了失去三十年的日本,中長期貸款利率,是持續上漲的。
2015年以來,日本中長期貸款利率,最低時僅有0.9%,2025年3月17日,日本銀行將其上調為2.35%,與我國部分銀行的2.4%基本持平。
從相差接近4個百分點到基本持平的背后,則是我國與日本中長期貸款冰火兩重天的、截然相反的策略。
按照過去十年的發展趨勢,我國中長期貸款利率突破1%,很可能是未來兩三年內會發生的事。
擁有14億人口、經濟規模近二十萬億美元的市場,其變化是復雜又緩慢的,單一因素很難對其產生明顯的作用,這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的大背景。
但任何一個因素,都會持續對這個大市場產生影響,假以時日,量變終會發展為質變,實現國民經濟的轉型。
在這個漫長的轉型過程中,迷茫、惆悵、不知所措、無法適應等因素,共同形成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在這個大未來之下,保持一顆謙虛、平和、學習的心態,或許能更好地迎接我們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