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解讀的書叫《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在投資領域,鄧普頓也是位牛人。他管理的鄧普頓成長基金,平均每年跑贏大盤近4個點,50年漲了550倍,可以說是非常出色的。他也因此被《福布斯》雜志評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
對于投資者來講,約翰·鄧普頓留給世人最著名的遺產,莫過于他的逆向投資理論。他的那句“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興奮中死亡”的金句,至今仍然頻繁地被投資者所引用。
從投資哲學上,鄧普頓屬于價值投資流派,但是,他的價值投資跟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買入股價低于企業內在價值的股票;而鄧普頓的價值投資的核心,是抓住大眾情緒極度悲觀的時刻,當大眾情緒極度悲觀時,到處都是便宜貨。
接下來,我們就從三個方面,給大家解讀一下鄧普頓的投資理念。
一、低價股獵手
鄧普頓的第一桶金,實際上來自于借錢炒股。那是1939年,美國經濟開始走出大蕭條的谷底。鄧普頓認為,這次經濟復蘇會帶來很好的投資機會,但是,他手里沒有多少錢,于是,便向自己的前老板借了1萬美元,買入了104只價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
鄧普頓的預測是正確的,這104只股票,不但幫鄧普頓還清了貸款,還賺了3萬美元。這次投資的成功,為鄧普頓漫長的投資生涯開了一個好頭,也堅定了他買入“低價股”的投資理念。
鄧普頓買的“低價股”,并不是單純地指絕對價格低,而是指相對價格低,只要股價明顯地低于企業的內在價值,那就是鄧普頓喜歡的“低價股”。
我們都知道,買低價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肯定有一些注意事項。在書中,主要提到的注意事項有四點。
第一點,要認清趨勢,順勢而為。1939年,美國經濟實際上還處在困難期,但是,羅斯福已經開始在實施新政,只有相信或者判斷出新政會起作用、美國經濟會復蘇的人,才敢于在那個時候買入股票。鄧普頓當時就是判斷對了趨勢。
第二點, “低價”很重要。前面說過,低價股,并不是單純地指絕對價格低。但是,初入股市的鄧普頓,買的還是絕對價格低的票,都低于1美元。這并不是鄧普頓懶惰,而是當時人們剛經歷過經濟大蕭條,極度悲觀的情緒讓很多有價值的股票都跌到了1美元以下。
第三點,持有時間長。股價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鄧普頓買入股票之后,并不是快進快出,而是長期持股。有多長呢?平均持有時間是4年。這也說明,逆向投資的方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奏效,并不適合于短線操作。
第四個點,分散投資。本金1萬美元,卻買入了104只股票,平均每只股票還不到100美元。這么分散的投資風格,跟巴菲特完全不同,更像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
二、全球投資
在今天,全球投資已經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當年卻不普通。因為,那個時候,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是最好的國家,美國股票市場是最好的投資市場,去別的國家買股票,既沒有必要,還有很大風險。
真的有很大風險嗎?鄧普頓并不這么認為。所以,1954年11月,鄧普頓成立了鄧普頓成長基金,開始做全球投資。比較他意外的是,他竟然是第一位做全球投資的投資者,因此被《福布斯》雜志稱為 “全球投資之父”。
鄧普頓能夠開全球投資的先河,除了受他自身冒險精神的影響,還跟他的低價股投資方法論緊密相關。
首先,全球投資可以擴大選股池。如果鄧普頓只在美國買股票,他只有3000只股票可以選擇。但是,當他把投資范圍擴大至全球時,至少有2萬只股票可以選擇。
其次,全球投資可以躲開熊市,避開周期。我們知道,股市有牛熊,在熊市里面,即使高手賺錢也不容易。全球投資可以躲開熊市,比方,當美國股市不景氣的時候,或者性價比不高的時候,日本股市可能正在蒸蒸日上,投資日本股市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第三,全球投資也是一種分散化,可以降低風險。足夠分散的投資,對于控制風險是非常重要的。多數的分散化,是多買只股票,或者在股票、基金、債券、貴金屬之間做一下分散。但是,這種分散還不夠分散,因為,當你投資的這個國家遭遇經濟危機時,無論投資啥都難免虧損,只有全球投資才能分散這種風險。
舉個鄧普頓投資日本的故事。
196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當時,日本GDP的增速是每年10%,而美國GDP的增速是每年4%。也就是說,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是美國的2.5倍,但是,日本股票的平均估值,卻比美國股票低了80%,這正是鄧普頓夢寐以求的投資機會。
在鄧普頓首次在日本投資之后的30年里,日本股市的指數出現了驚人的漲幅,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東證股價指數增長了36倍。鄧普頓基金因此在日本賺到了很多錢。
事實上,除了投資日本之外,鄧普頓在韓國、墨西哥甚至中國等有投資,運用的都是低價股策略,也都創造了驚人的投資收益。
三、敢于做空
所謂做空,是指先向券商借入股票,然后賣出獲得現金,過段時間股票下跌后,再用現金買回股票,然后再把股票還給券商,你就可以賺到中間的差價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方市場有一只 A 股票,股價是10塊錢。你覺得這只股票不久后會腰斬,于是,你向券商借入1000股該股票。借來之后,你立馬在市場上把這1000股賣掉了,從而獲得了1萬元的現金。過了一個月,股價真的如你所愿腰斬了,此時,你用5塊錢就可以買入1000股,成本僅需要5000元。所以,當你把5塊買入的1000股還給券商時,你自己兜里還剩5000塊,這5000塊就是你的做空收益。當然,上面是一種簡單描述,借股票還是有利息、手續費的,但是,只要股價真的跌了一定幅度,利息和手續費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不過,做空也有風險,那就是,當你做空開始后,股價還在不斷地漲,一點跌的意思都沒有,此時,你就要做好止損的準備了。所以,有不少投資大師是不建議做空的。因為,做空收益的上限是100%,但虧損的上限卻是無窮大。
鄧普頓敢于做空,也是藝高人膽大。他最有名的一次做空,是1999年對美國科技股的做空。
故事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20世紀90年代后半段,美國股市陷入了瘋狂之中。在“非理性繁榮”之下,投資者將大量財富投入到價值被高估的科技股中,并認為美國科技股將永遠漲。到了1999年12月,納斯達克的平均市盈率已經上漲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51.7倍。此時,鄧普頓準備出手了,他要做空一大批科技股。
前面我們說過,做空也需要技術,如果借入股票后,股價仍然漲,那就賠了。鄧普頓是怎么做的呢?他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按照當時納斯達克的交易規則,IPO 之后,公司高管所持有的股票,有6個月的禁售期。鄧普頓認為,由于科技股已經漲了好幾年了,被高估的事實已經被一些人所注意。因此,一旦6個月的禁售期滿,多數高管都會拋售股票,而高管拋售股票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股價的進一步下跌。
所以,鄧普頓選擇了一批股價比發行價上漲了3倍以上的科技公司,然后在禁售期滿之前的11天開始做空股票,然后,就等著高管們拋售股票引發的下跌。他一共找到了84家符合條件的科技股,每一只做空220萬美元,這樣,他一共下注了1.85億美元。
在鄧普頓開始做空時,納斯達克指數還在創新高,但是,不久后,也就是在創下5132點的新高后,美國科技股開始了暴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納斯達克指數腰斬。鄧普頓做空的這些股票,有很多跌幅是超過95%的。顯然,這次做空讓他獲利豐厚。
當然,鄧普頓并不是沒有做好失敗的準備。在做空前,他就設置好了止損點,如果做空的損失超過某個點,他會迅速通過買回股票來結束做空。
到這里,我們關于這本書的解讀就結束了。今天,我們主要講了買低價股、全球投資和做空三個關鍵詞。相信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的投資活動有所幫助。
最后強調一下,股市有風險,鄧普頓借錢炒股獲得了第一桶金,并不意味著你可以復制他的成功。并且,A股的投資難度實際上比美股要大很多,所以,我們還是建議你用“花不著的錢”來做投資。有任何問題和建議都可以給我們留言。如果覺得內容還不錯,歡迎點贊、分享。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以免費領取《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的電子版書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